一、《帶人的技術》
首先,我先將指導的內容分為“知識”和“技術”兩個部分。
以教打保齡球為例,如果學習者從來沒有打過保齡球,你應該教的“知識”包括打球的禮儀、游戲規則、選球方法、保齡球的旋轉與軌道之間的關系,以及計分表上各種符號代尖的意義等。
而應該教的“技術”,則包括如何拿球、助跑,以及丟球和控球的方法。工作和運動的不同,在于很難明確區分“知識”和“技術”,所以只要把能夠回答的當作“知識”,能夠嘗試去做的當作“技術”就可以了。
只要把計劃教授的內容,區分為“知識”和“技術”,就能夠清楚判斷教導的先后順序,以及每一名下屬應該學習的內容。
此外,如果先將內容區分為“知識”和“技術”,在下屬的學習情況不如預期時,很容易就可以判斷,原因是出在下屬的技術不成熟,還是知識不足。只要找出原因加強輔導,就能夠得到預期的成果和成長。
二、《你為什么而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別的原因嗎?那些對工作滿意度高的人,認為自己從工作中獲取了某種掌控感,他們在工作中努力地鍛煉自身的自主性和判斷力,并借此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專業水準。他們孜孜不倦地學習新東西,無論是作為員工還是作為個體的人,都能持續不斷地獲取自身的發展。
另外,從事工作也是出于社交的需要。工作中個體常常作為團隊成員一起完成任務,即使是獨立工作或工作閑暇時,仍然有許多與他人打交道的社交機會。
最后,對工作滿意度高,有時是因為個人從事的工作非常有意義。他們工作可能正在改變著世界,讓他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義。
三、《復盤+》
復盤的4個步驟:
1、回顧目標
復盤始于對預期目標的回顧。在這一步主要回答如下問題:
當初行動的意圖或目的是什么?
事件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預先制定的計劃是什么?
事先設想要發生的事情是什么?
2、評估結果
明確了目標之后,就要回顧實際發生了什么。只有建立在對目標和事實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大家才能深入探討成敗原因及其利弊得失,因此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復盤的基礎不容忽視。在這一步中,要回答的主要問題如下:
實際上發生了什么事?
在什么情況下?是怎么發生的?
與目標相比,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未達到預期?
3、分析原因
一旦事實確定下來了,就可以開始診斷、分析存在差異的原因。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找出導致成功或失敗的根本原因。這一步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
實際情況與預期有無差異?
如果有,為什么會發生這些差異?是哪些因素造成了我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果沒有,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4、總結經驗
復盤的核心目的在于從行動中學到經驗教訓,并將其付諸后續的改進。因此,確定導致行動成敗的關鍵原因,找出解決方案,也是復盤全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這一步要回答的主要問題如下:
我們從過程中學到了什么新東西?
如果有人要進行同樣的行動,我會給他什么建議?
接下來我們該做些什么?哪些事我們可以直接行動的?哪些是其他層級才能處理的?是否要向上呈報?
四、《演講的力量》
直白點說,問題的焦點在于—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特別之處給表達出來?其實,想要解決,有個方法,一個主題+一根主線足以。看到這兩個詞,會不會眼暈呢?
讓我們把接下來的表達想象成一段旅行。你是導游,對方是游客,你想要大家跟著你的腳步,首先你讓他們知道要去什么地方,然后確保旅行中的每一步都有助于你們要去的地方。那么主線就是這趟旅行的路線,主題就是這場旅行。主題可以是一個,但是主線可以很多。
比如我想要的“主題”是親子自助游,那么“主線”可以是海灘戲水,也可以洞穴探秘,更可以是古堡獵奇....。
那么,選好了本次的主線后,我們接下來就要選擇結構了。
五、《高效達成目標》
極少數人能發揮出自己百分之百的效能。我們確實希望自己如同激光一般,能精準地將精力投入到關鍵任務中,能將我們有限的時間花費得當。然而實際情況卻并不如愿,我們會因同事分神,被郵件淹沒,又或者在某個無關緊要的細節里鉆牛角尖。
光想著提高效率并不能真的讓你提高效率。你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解決這些干擾和打斷,以及那些蜂擁而至的瑣事。幸運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策略就能幫到你。
這個策略叫做“如果-那就”(if-then)計劃,他能助你早日達成目標。無論是在節食、鍛煉、談判。抑或是時間管理,大量研究表明,提前計劃好何時何地采取某一特定行動能讓你成功的機會增至兩倍或三倍。如,“如果現在是下午四點”,那么我就回復今天所有應回的電話”。通過制定“如果-那就”計劃來一步步完成當前的項目,或是達到自己的健康計劃、推進和他人之間的關系,這可能是最簡單,也最行之有效的技巧了。
“如果-那就”公式如下:
如果X發生了,那我就做Y。
例如:
如果午飯前我還沒寫完報告,那么我飯后就立刻重新投入到報告中。
如果同事對我的干擾太多,那么我就和他們聊上五分鐘,然后馬上回去工作。
如果現在是下午六點,那么我就在公司健身房鍛煉一個小時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