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寫作都是為了被閱讀》
寫作的人可以用“四有”文章的方法來寫
初練寫作的人可以把它當作一把尺子拿它來測量作品。
四有分別是:有趣、有用、有料、有力,按理解難度由易到難排列。
“有趣”就是指所有人都愛看幽默詼諧、促俠、逗貧損的文字,所有層次的寫作者,只要他的文章被廣泛閱讀的,幾乎都具備“有趣”這個特質。
“有用”實用型、技能傳授類(比如吃穿住行和生養孩子等干貨)
“有料”都是有真實的見聞經歷,有獨屬于你的新鮮的細節。哪怕想象力以及寫作能力都十分高超的人,只要沒在你的處境當中就很難編造出來的那些細節才是合格的“料”。
“有力”有利分兩方面,一是審美的力度,二是情感的力度。審美的力度是室友里,在技術派的一部分,或者說最體現手藝的一部分。但是文章審美力度的提升手藝的精進,必須是功夫換來的,急躁不得。就像畫畫彈琴一樣是畫架前、琴弦上一筆筆、一絲絲練出來的 。美感的籠統提升依靠廣泛閱讀經典作品。要提升文字美感,閱讀方面,主要應讀古代作品(詩歌、文言和舊小說)現代作品(1919——1949)以及臺灣一系的經典作家(如白先勇、簡楨),大陸當代的也就汪曾祺、阿誠等屈指可數的幾位。
想更有效率,讀好的品評和解析文章以及跟從好的老師。
最后總結一下:
“有趣”是硬通貨,各層次寫作者都深諳此道,最好將讀者視為情人,才有趣得起來。
“有用”是互動式寫作大勢下今后文章的主流之一。
“有料”是有真實的見聞經歷,有獨屬于你的新鮮的細節——不在其位、不臨其境,任何人都編造不出來的細節。
“有力”分為審美的力度和情感的力度,美打動人心,創造美的技藝可以學習;強烈的情感是寫作者的寶庫。
寫作和任何一種工作、一門技藝沒什么不同,他只是我們積極入世的一個工具,一份依憑 。
看完本章節讓我心中異常明亮,原來好文章都具備這些元素。
最讓我自己欣慰的是要有強烈的情感,這個可以有。
其次是第三有“有料”,細節描寫。第四有“有力”,原來必須把真實的感受、感想、或者動作徹徹底底描述出來,才不是白寫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