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省的錄取情況陸陸續續的出來,我所在大學的新生群也建了一個又一個,他們剛從高中繁重的課業中解脫出來,幻想著自己期待已久的大學生活。
我的家鄉在一個不太發達也沒太落后的小縣城,在這個認為大學生遍地走的時代,我們這里能去大學求學的人不過一半。
當時高三的時候,一股沖勁一半來自于出去看看,看看大城市的燈火輝煌,紙醉金迷。一半來自于求學,那個時候的我想,等我上了大學,一定不要像現在一樣,做題只是為了應試教育,我想學點真正的東西,充足的自由時間,我不必再那么緊張與匆忙。
之后來到大學的我,發現外面的城市也不過多了幾盞燈,拖延心懶也很少出去看風景,后來或是忙于社交,或是忙于社團,總之,最后的我,終于還是為了成績單而去泡了兩個周的自習室。
高中那些讓我努力來到大學的理由越來越遠。每天在扇貝打卡學英語的理由也成為了找工作需要。看,這個世界讓我們輕易的忘記初心。
我們或許仍舊熱愛我們的祖國,可是我們再少有的聽到有人為國之崛起而讀書,父母對我們的教導是你要適應社會,即使種種不公,也只是告訴我們人嘛,總得妥協,我們適應世界的能力越來越強,世界的模樣也更加生硬刻板。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到我們離開時看他的最后一眼,好像我從未出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