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 每天聽本書 --- 《異類》
關于本書和作者
格拉德威爾的代表作之一,帶領我們找到了成功的根源,發現了更深刻的成功契機,也為社會變革帶來新的啟示。
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他的影響力非常大,被《快公司》譽為“二十一世紀的彼得·德魯克”,還被《時代周刊》評為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很擅長寫作,是《紐約客》的專職作家,以前還在《華盛頓郵報》做商務科學類的專欄作家,他的作品,像《引爆點》、《異類》、《眨眼之間》,都在圖書市場上創造了銷量神話。
由此得到的觀點
異類,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異類Outliers,本意是指各行各業在金字塔塔尖的那些人。
作者認為所謂“異類”就是機遇好的人。好的機遇,好的出生條件,好的外部環境,好的社會變革,才讓他有了優勢積累,同時他還是在一個恰當的文化背景下面,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一個“異類”。
本書核心內容
1、 異類形成的原因一,是優勢積累的模式;
2、異類形成的原因二,文化背景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
3、異類給我們的啟示。
一、異類形成的第一個原因,是優勢積累的模式
成功并不取決于個人的天賦,而是取決于各種優勢的積累成功,這種模式成就了異類。
1、僅憑勤奮很難成功,成功受到出生時機的影響。
案例:成為加拿大冰球杰出的運動員,出生時機很重要。
出生日期較早的球員,就能占據了極大的優勢,從而拉開了天才和非天才的距離。
2、有沒有條件進行一萬小時的天才訓練很重要
個人的努力也不是最核心的因素,要達到一萬小時,還必須有外部因素來幫助你。
比如,你要處于第一梯隊,要恰當的年齡時機,還有一定的家庭條件等
3、社會變革的力量,比努力更重要
案例:美國著名的律師事務所為什么都是猶太人開的?
不是猶太人比其他律師更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多年磨練出來的專業技能,因為時局一變,反而從逆境變成了機遇。
案例:中國的房價,70后買一套房相當于80后要工作十年
4、異類的形成,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作用。
成功者的優勢,有些是與生俱來的,有些是后天養成的,有些真的就只是運氣。
二、異類形成的第二個原因,文化背景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
文化背景也是決定在一個領域中能否成功,能否成為異類的一個重要因素。
文化背景帶來的思考模式、行為習慣等文化因素,還應該與你從事的事業相匹配,這樣才有助于你成為一個頂級的人物。
1、不同的群體文化,對成功的影響很大
案例:美國南部的榮譽文化,即使歷史條件了也仍然傳承至今
2、文化帶來巨大的影響,也是可以改變的
案例:韓國大韓航空公司如何從安全記錄糟糕的公司轉變為世界最好的航空公司?
原因就是從文化入手進行改變。
[知識點“權利距離指數”:是指在特定文化中,重視和尊重權威的程度。比如美國崇尚人人自由、平等,這個指數很低,而韓國就很高。]
3、文化背景因素和優勢積累的不同
優勢積累,是通過努力、把握各種時機以后把成就提升到一個很大的高度 。
文化背景,更像一個保障因素,即文化不契合,你肯定不能成功,可是文化契合也不一定能成功。
三、異類給我們的啟示
1、如何在穩定的環境中出人頭地
作者給我們的啟示是,高質量的勤奮是和你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的,這個觀點對我們生活工作的關鍵選擇判斷影響和很大。比如找工作時面臨的抉擇。
也就是說,你只有進入一個高水平的“第一梯隊”,才有機會獲得高質量的訓練,如此才會加速積累我們一萬小時訓練的速度,從而大幅領先于其他人。
2、如何在社會變革下出類拔萃
——在利用社會變革的浪潮方面,方向比努力重要。
——如果你想要借助社會變革的紅利,那么首先你得對未來方向作出判斷。
比如:馬云提早了十年在電子商務領域下苦功夫;比爾蓋茨在計算機普及的時候,是全世界少有的計算機編程高手。
——在未來趨勢到來前的逆境中,要堅持刻苦訓練一萬小時,耐得住寂寞。
——還要有一點運氣。
一個重要的思維模式
我們應該如何總結自己和別人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外,可能更要重視外部環境和時機的因素,只有能夠理解外部時機和環境對成功的重要影響,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成功。
本書金句
1、成功源自優勢的不斷積累:你出生在何時何地,你父母的職業以及你成長的環境,這三者相互作用才塑造出這個世界上獨特的你。
2、有些人的成功當之無愧,有些人則不是;有些人依靠個人實力賺到錢,有些人卻只是單憑運氣——所有這些對他們知道自己是誰很關鍵。
3、人生的真正差異不在于非凡的天賦,而在于非比尋常的機遇。
4、并不是這些人比其他的律師更聰明,只是因為他們工作了幾十年之后所磨練出的技巧,突然之間變得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