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
流著激動的淚水走出了電影院。看了開始就猜得到結尾電影我還想再看一遍。
故事的開始一個夢想破碎為了生活茍且偷生的邋遢大叔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滿腦子的發財大計。故事的經過在我看來是我們童年熱愛理想的樣子,是我們青年追求理想的模樣,是他們老去丟掉理想的慌張,是他們老去還想追求理想的初心。故事的結束是我們都想的到的樣子,理想之花最終盛開雖然是在廢墟上,但是一樣熱血,一樣嗨,一樣燃爆所有人。
故事里理想有了另一個名字叫搖滾。年輕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曾搖滾,小鎮青年胡亮像極了所有曾經心懷夢想的我們了,但比我們更加熱愛,為了搖滾可以說是拋頭顱灑熱血了。程宮原來這個邋遢大叔原來也搖滾過,可惜一場車禍碾碎了他的搖滾夢。鼓手——炸藥(男演員的顏值擔當)為了愛情來搖滾。貝斯手——丁建國(女演員的顏值擔當)逃避愛情來搖滾。吉他手——楊雙樹著名醫師偷偷搖滾。鍵盤手——希希為了理想搖滾也替他爸爸搖滾。一群人為了理想而努力真的是激動人心。
實現理想的過程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很多事也從來都不是我們想象的樣子。故事的開始程宮就是為了錢,胡亮傾家蕩產付了10萬請他來做經濟人,組樂隊。他還要每天見到錢,就這樣,胡亮白天排練晚上打工。樂隊似乎有了起色,程宮也與丁建國擦出了火花,理想實現好像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這個時候丁建國的父親,房地產大亨出現了。一句“搖滾了,又能怎么樣。”擊敗了程宮。像極了現在的我們。我們一邊說著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一邊清楚的知道,沒有錢我們哪里也去不了。我們知道要鍛煉身體,可是工作那么累躺著好舒服。我們知道要利用下班時間給自己充電,可是峽谷里的榮耀我們還要守護。
你有什么理想,這曾是某聲音導師的口頭禪。每次聽到我都會在心里自問自答,理想必然是有的。這個社會現在把理想捧得太高。誰還沒有幾個理想,但是然后呢,就像石沉大海,我都不需要威逼利誘自己就落荒而逃了。二十多歲活成了邋遢的中年大叔,只能怪自己。
前兩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句話“能被看到的努力都不叫努力。”我想到一直掛在嘴上的理想都不叫理想,一直藏在心里的理想也不叫理想。沒有實現的理想都是空想。沒有真正努力過,奮斗過,堅持過的理想就不要講出來嘩眾取寵了。
想活在電影里,只需要一個契機就能找回初心,就能找回理想路上的伙伴,就能實現理想。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在被世界改變,我們開始明白物質的重要為了活著,卻美其名曰我們只是越來越了解世界的本質,可你告訴我世界的本質是什么?是對物質享受追求的永無上限嗎?我想不是的,物質的虛無遠比精神的凋零迅速的多。
讓我們回到故事的開頭,還記得那個沒能給程宮50萬贊助卻給了程宮價值50萬秋褲的秋褲大王范秋庫嗎?世界那么大他就去看看,還帶著漂亮姑娘。
我不敢也不能否認物質生活的重要性,但是人不能了生存而活著,心中有股勁我們會過得更好。我知道有些人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部力氣,但是抬頭就能看到天空,遠眺就會看到希望。
聽說喜劇的本質是悲劇,生活的本質又何嘗不是?
反正要活下去,又不甘心一事無成,二十多歲的我們知道還有大把的機會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什么邋遢大叔,收拾收拾我們一起出發,理想只要開始就是離實現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