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來自俞敏洪:《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俞敏洪寫給年輕人的8堂創業課》。
在書中,俞敏洪用20年創業經驗、50年生存智慧,告訴年輕人,關于創業要關注哪些方面,如何當好自己的CEO。下面,我們重點分享三方面內容,這是俞老師在課上反復敲黑板提醒大家的:創業不是突發奇想、做事需要沉下心來、人生需要不斷學習。
① 創業不是突發奇想
實實在在的創業領袖,實實在在的商業模式,實實在在的創業團隊,這三點加在一起,創業項目存活并且壯大的可能性會更大。
001 做一個合格的創始人。有專業能力,有廣闊胸懷,有領導魅力,有創業精神,這些是俞敏洪眼中合格的創始人應該具備的幾個要素。
創業者要知人善用,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用不同的人。創業者自帶領袖氣質,吸納人才,組成團隊,底下的人愿意跟著他干,他也愿意跟團隊分享成果。創業者應該是個樂觀的人,他既有創業熱情,又保持頭腦冷靜。
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創始人的公司最后更容易成功。
002 找對合伙人。不同合伙人有不同的合伙特質,不同的時期找不同的合伙人,每個人都有良好的分工,才能確保大家的目標事業一路前進。
俞敏洪經營新東方的時候需要徐小平、王強的相關學識和專業能力。二次創業時候,選擇和盛希泰合作創立洪泰基金,是因為他的經營能力很強,是個很很實干的人。結合倆人的不同特質,才能把洪泰基金做得風生水起。
合伙人是互相契合、互補的關系。
003 處理好“各種關系”。這是一個所有關系都重新界定的時代。誰把自己當老板看,誰死得最快;誰把自己當雇員看,誰這輩子最沒出息。
曹操和劉備這兩個人為什么能稱霸一方?劉備偏重人情,用人情來拉攏人,結拜兄弟共打天下;曹操偏重利益,沒跟任何人結拜過兄弟,他有智慧,有思想,有人品,但他更多用的是利益和規矩。
做好一件事,一定是資源、能力和理想相加,最后的結果不是等于3,而是300,這樣的一個過程。
②做事需要沉下心來
事情是一點一點來的,一輩子只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很了不起。
001 做靠譜的事情。創業前要思考一下,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不要為創業而創業,不要一哄而上只為博個名聲。
創業要注意辨別偽需求,弄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市場真正需要的。一個炫酷的概念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商業模式。顛覆應該是為了創造,而非純粹為了顛覆本身。
當今教育領域,很多人還在做家教的去中間化,企圖通過搭建一個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的平臺對接,去掉培訓機構的環節。然而真實情況卻是家長往往不必通過網絡,他們知道周圍有哪些好老師,而且家長更愿意選擇周邊的培訓機構,因為這樣更安全也更方便。所以,線上應與線下相結合。
002 創業者不能太急。佛教中有句話叫“急事慢做”。創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創業者不要妄想一下子就取得成功。
俞敏洪剛成立新東方的時候,從托福班這一個項目入手,慢慢把一個班變成兩個班、三個班……用了一年時間打遍整個北京,并在這期間培訓GRE老師,才開第二個課程——GRE。GRE課程一舉成功,4個老師一下子10個班打遍天下,3個月時間就占領了中國的全部市場。
創業就像游泳,不會游泳就不要急于跳進深不見底的大海,如果沒人救你,你鐵定會被淹死。從能踩到底的游泳池開始,慢慢學會游泳。創業是從小事做起,逐步做成大事。
003 守正出奇。戰爭要守正出奇,商業也要這樣?!笆卣本褪菆猿肿稣_的事,堅持做長遠的事,堅持做能夠給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事,就是堅持底線?!俺銎妗本褪怯靡恍┳钚碌摹⒆钭屓艘庀氩坏降姆椒ò涯愕氖聵I、你想做的事情做成功。
一年春節過后的返程高峰,一個收費站因為系統癱瘓擋住了幾萬輛車。沒人敢去放開欄桿,直到當時坐在一輛車里的乘客,喝光一瓶酒,勇氣來了就把欄桿掀起來,這些車輛才得以通行。
堅持底線但不必循規蹈矩,勇于突破表面上的“紅線”。面對未來的世界,無論順境逆境,沉下心來積累能量,抓住機會,迅速出擊,這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態度。
③人生需要不斷學習
?這個世界上90%的人都是追隨者,但你要對自己說:“我不是,我是來引領這個世界的!”
001 改變自己的思維。愛因斯坦說過,一個問題要解決,用原來產生這個問題的思維模式去解決是不可能的。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曾一度認為好的教育是傳遞正確的“三觀”、培養好的習慣、教會孩子如何思維……從而讓孩子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但在我讀過一些心理學書籍后才發現,原來不是這樣的。教育的起點來自于父母認識到自身的局限與孩子的關系,而我們大部分人對此一無所知。
克里希那穆提說過:在我看來,孩子并非重要的事情;孩子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父親、母親和老師,而不是孩子。問題不是你要如何培養孩子,而是你自己是什么,無論你是老師、母親還是父親。你明白嗎?然后是你作為父母是否相信權威。如果你充分意識到權威的無益,那么你自己就會找到正確的方法。當你自己懂得了權威毫無價值,那么你就會發現如何正確地約束孩子。
回到創業的問題上,很多企業家會把自己過去實踐的成功經驗用在解決眼前的問題上,但時代變了,商業模式變了,挑戰者也變了。我們需要從本質上改變自己的思維。
002 掌握自己的命運。現實生活中一般有兩種資格,“硬資格”是你拿到的各種學位文憑證書,“軟資格”是我們在一生的奮斗中,不斷積累的人生經驗、智慧和學識,這往往比“硬資格”更重要。人們能從你的眼神、動作、談吐,從你做的每件小事的狀態,判斷出你到底有沒有能力。
俞敏洪說,馬云是他非常佩服的一個人,他們有同樣的經歷,甚至馬云之前還不如俞敏洪幸運,卻做出了比他更偉大的成績。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時,市值2000億美元。新東方比阿里巴巴早走了一步,2006年就在美國上市,但新東方的市值到今天為止才40億美元。
人的根本區別不在于家庭身份,不在于長相外貌,不在于學歷學位,只在于自身。俞敏洪發現自己和馬云的差距就在八個字上——越敗越戰,愈挫愈勇。阿里巴巴是馬云做的第5個公司,前面連創4個公司都失敗了,但他把這看成是奠定未來做世界大公司的基礎。
沒有任何人可以組織我們前進,只要我們自己往前走。沒有任何人能把我們從泥濘中拉起來,只有我們自己可以爬起來。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003 像樹一樣成長。不管社會變遷如何迅速,任何事都依然是一步一步疊加做成的。
試著通過閱讀、旅游、交友,去體驗世界的廣闊;用情感、愛好、探究,去品味精神的豐盈。只有見識更多的可能,你的內心才會更加充盈和富足,也更有勇氣打開內心,去接受更多的“不可能”。
每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成長,只要有樹的種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間,依然能吸收泥土的養分,順利成長起來。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梁之才。
一輩子找一件自己非常喜歡做的事,盡可能結交比你水平高的人,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每天堅持學習和成長……努力做一個優秀的人,讓每一天都活得豐盈溫暖。
最后,我們再來畫一遍重點!
第一,創業不是突發奇想,做一個合格的創始人,找對合伙人,處理好“各種關系”。
第二,做事需要沉下心來,做靠譜的事情,不能太急,守正出奇。
第三,人生需要不斷學習,改變自己的思維,掌握自己的命運,像樹一樣成長。
俞敏洪老師的8堂創業課,還有許多有趣、有料、有用的內容,創業路上的你,一定不要錯過!
參考書目:《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俞敏洪寫給年輕人的8堂創業課》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