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本人最近一次主題是如何高效學習與工作的線上分享內容,介紹了我自2013年開始使用印象筆記嘗試高效學習工作的一些思考與方法,但愿對讀到文章的你能有些許啟發。
無紙化的嘗試與優勢
在大學,每到考試周我的書包里就會多出不少筆記本,但因為自己從小寫字潦草經常會出現第二天認不出前一天記了什么的尷尬場景,在準備考研的階段我還不幸有過筆記丟失的悲慘經歷。寫字太亂加上筆記本買買丟丟,是我最初產生把紙質筆記轉變為電子筆記的原因。另外,紙筆形式更適合短期高強度的記錄,高中大學之后類似于考試周之類的場景愈發減少。
對于一部分人來說,筆尖劃過紙面的感覺是他們舍棄不掉的,不過現在屏幕和紙筆的體驗其實已經越來越接近,如 kindle 之于紙質書,iPad pro 配上手寫筆之于傳統紙筆。
你可以回憶下自己三天前在筆記本上記錄過什么,或者回憶下上一個筆記本寫過什么。傳統的紙筆記錄本身存在一個不可逾越的物理界限,即不同筆記本之間的必然分離。你不可能擁有一個無限厚的筆記本,也很難把所有筆記本都隨身攜帶。而無紙化可以滿足你隨時記錄和同步的需求,它讓筆記之間,筆記本之間不再存在物理界限,這是無紙化相對于傳統紙筆而言最大的優勢。
什么是印象筆記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
,說的是大象相比于其它生物而言具有極強的記憶力。而印象筆記(最早為誕生于2008年的evernote)作為一款筆記軟件,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在所有平臺或設備上記錄所思所想,所見所得,并能迅速的搜索到任何記憶。印象筆記作為一個人的第二大腦,不僅可以成為你的個人資料庫,也是認知和思維工具。
印象筆記的三大優勢
如果一定要列出印象筆記的三個優勢,我想第一個是連接一切,即所有你能看見的東西都可以放進印象筆記;第二個是搜索一切,即所有你印象筆記里存在的內容都可以搜索;第三個是其它,原諒我在這里抖個機靈,因為印象筆記的歷史版本、Office和圖片深度掃描、格外驚喜的pdf編輯器和不時之需的演示器功能等等都讓我愛不釋手。(下面四幅圖示來自官網)
信息錄入整理與輸出
信息的錄入整理和輸出是非常大的話題,其中每一部分拿出來都可以變成一次完整分享。在這里只能掛一漏萬,挑重點寫寫。
錄入
對于錄入而言,我們要把握的一個原則是不害怕做加法。
考慮到你或許還沒有開始自己的無紙化記錄之路,我們有必要先說兩點題外話。一是一個人的記錄習慣一定不始于印象筆記,例如回憶下自己殺馬特的QQ空間,略顯僑情的人人主頁或者曾經過的博客,這些都是你記錄開始的地方。
二是如果你不知道從哪兒下手,不妨先為自己的興趣(或者工作)建立一個電子筆記本。如果有旅游計劃,你可以把搜集到的攻略、行程安排和路途見聞及照片存到印象筆記;如果最近在健身,可以把平時自己查到的健身知識、健身感悟和健身效果存到印象筆記;如果迷上了一款游戲,不妨把游戲攻略、通關心得以及最重要的勝利截圖存到印象筆記。
接下來首先談談大多數人每天必不可少的微信,微信端印象筆記有非常全面的保存機制,既可以保存聊天記錄,也可以一件保存公眾號文章。除此之外,印象筆記的待辦清單小程序也可以和印象筆記無縫銜接。
讀屏時代我們每天看到的內容大部分都是一個又一個網頁。針對網頁保存,印象筆記為大多數瀏覽器適配了剪藏插件。使用剪藏插件可以直接對網頁內容進行標注,用一段時間后它還會自行匹配筆記本,更加重要的是剪藏插件提供了多種網頁保存形式,讓我們免受頁面廣告的干擾并美化格式。
從前的日子很慢, 車,馬,郵件都慢。但電子時代來臨之后人們對于重要信息的傳遞方式發生了快速的更迭,先是從電話比短信正式進化為短信比微信正式,緊接著又從短信比微信正式進化為郵件比微信正式。我們每天收到的各種工作或者交流郵件中都存在這大量的重要信息需要記錄。對于郵件的保存,印象筆記也有著一套完整的方法。
注冊之后你會擁有一個專屬印象郵箱(可以在個人的設置界面查看),收到別人發來的重要郵件可以直接轉發給印象郵箱,如果要發送重要的郵件可以直接密送印象郵箱。這樣一來,郵件連同其中的發件收件人信息和附件都會一并保存在你的印象筆記中。
整理
如果說錄入需要不怕做加法,那整理就是要學會做減法。下面是幾個基本的筆記整理思路。
首先最直觀的是筆記本,筆記本的概念來自于傳統的紙筆記錄所以使用起來非常易于接受。我經常會聽到一些關于印象筆記筆記本只支持三個層級(筆記,筆記本,筆記本組)的抱怨。筆記本在電子筆記中存在的意義更多應該是方便日常瀏覽,而不是搜索和具體分類。因此三個層級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足夠,從印象筆記上限支持250個筆記本來看也能對它的功能重點略有體會。
在這個部分,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如果在印象筆記中你過度依賴筆記本這個層面的功能,只能說明你還停留在傳統的紙筆思維中,筆記本間的“物理界限”依舊沒有被打破,也就注定無法做到高效。
標簽是印象筆記最為重要的工具,從每條筆記上限支持100個標簽,每個賬戶上限支持100000個標簽來看,你也可以感受到它相對于上限為250個的筆記本而言擁有更高的權重和可操作性。在印象筆記中,標簽本身也支持層級結構,可以用來篩選和搜索,我們可以把標簽理解為一個和筆記相關的關鍵詞。
筆記每添加一個標簽其本質上就被賦予了一個不同的維度。這個維度可以是筆記來源,可以是筆記涉及的知識類型,可以是某個項目的進展情況,也可以是任何你能想到的東西。正是標簽的存在,讓筆記和筆記之間跨越了物理界限,能否用好標簽是能否用好印象筆記的關鍵所在。
關于筆記本和標簽可以簡單總結為:筆記本用來大致區分,標簽用來詳細關聯。
除了筆記本和標簽,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學會利用筆記合并功能以及筆記內關聯功能。利用筆記內關聯功能可以在任一條筆記中插入其它筆記,甚至可以為一系列筆記制作一個目錄。
輸出
在輸出層面,首先可以利用筆記本組功能進行管理。如為了保證多項目順利并行可以命名一個“項目”筆記本組,并在其中添加“待開展”,“開展中”和“已完整”筆記本,從而方便在不同項目間切換;也可以命名一個“寫作”筆記本組,在其中添加“有想法”,“半成品”和“可公開”筆記本,從而知道有哪些文章寫了一半,又有哪些可以同步到博客上去。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利用標簽把自己的項目,文章和素材等不同的筆記統統聯系起來。讓同一個筆記具有不同的維度,不同的筆記具有同一個維度。
高級操作與規避雷區
高級操作
這一部分,我們談談使用印象筆記應該了解的一些操作技巧以及應該規避的雷區。首先是高級操作,依舊從錄入整理和輸出三個層面來羅列,為了節省篇幅很多內容無法展開,建議讀到文章的你打開客戶端去親自試試。
錄入
-
Markdown 支持
Markdown 做為一種輕量級的標記語言,可以用簡潔且簡單的標記語法代替鼠標“指指點點”的操作。其最大的特點是易讀和易寫,所謂易讀是指Markdown格式文件不會像 HTML 文件那樣滿屏幕充滿括號和各種縮進;而易寫一方面是指相對于復雜的 HTML 標記語言,Markdown 語法簡單學習成本較低,另一方面是指熟悉相關的語法規則后,寫作時可以脫離對鼠標的依賴享受沉浸式寫作的高效與樂趣。
對于程序員或重度文字工作者而言,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印象筆記對于 Markdown 的“無動于衷”已經成為了他們內心深處的痛,彼時想在印象筆記中使用 Markdown 不得不借助第三方工具或者插件。
不過在今年8月印象筆記正式獨立運營后,做為軟件的一大更新亮點,Mac最新測試版客戶端已經內置支持創建 Markdown 筆記,作為印象筆記和 Markdown 的重度用戶我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深度體驗,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 印象筆記全面支持 CommonMark 和 GFM (GitHub Flavored Markdown) 標準
- 列表, TOC,多種圖表和數學公式友好支持
- 內置多種主題和編輯模式可以所以切換
當然,后續Windows等其它客戶端也會相繼支持,那個時候就可以做到真正的跨平臺編輯和同步了,先小小地期待一下。
客戶端對文本拍照自動掃描
或許你的手機里有不少拍照掃描類應用,快去試試印象筆記自帶的拍照功能,可以自動識別文本和邊框,也能自動掃描保存。Inoreader(RSS聚合閱讀應用) 保存文章到印象筆記
結合RSS和IFTTT,會大大增加你的信息收集效率。另外,類似于Inoreader這類RSS應用也支持直接把文章存到印象筆記。學習淘寶命名方式增加題目信息量
如果不會給筆記命名不妨多去翻看淘寶店主的命名方法,沒準能得到些啟發。使用郵件保存時,標題中可以用 @ 指定筆記本 # 指定標簽
整理
-
為筆記本排序,建立編碼體系
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有一套自己的排序規則,但這不代表我們不能自己做主。另外,對筆記本建立自己的編碼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閱讀和查找效率。- 在名字前添加數字可以解決筆記本不能自動排序問題,比如“01默認筆記”“02讀書筆記”
- 筆記本組和筆記本的編碼體系:例如筆記本組“1項目”,內部筆記本“1.1待開展;1.2開展中;1.3已完成”
- 同類筆記本添加相同前綴可以間接自動聚合,例如“工作_XXX”
充分利用快捷方式;通過添加提醒實現置頂功能
如果你感覺自己筆記本太多,一定要學會用快捷方式把常用筆記本優先級提前。還可以為某條筆記設置提醒(不設置具體時間),從而間接實現置頂功能。-
先筆記本后標簽
這是為了即照顧自己的記錄習慣又能控制印象筆記中的筆記本數量,舉例如下- 筆記本:讀書筆記
- 標簽:書籍類型+作者+其它維度
- 前期使用筆記本形式進行記錄,后期刪除筆記本添加標簽整理,可以按照月為單位操作。
學會使用簡化格式功能
從網頁或者微信公眾號中保存到印象筆記的內容往往具有非常復雜和奇怪的格式,可以使用簡化格式功能,刪除不必要的圖片動圖等內容,增加閱讀流暢度。巧用代碼塊
代碼塊顧名思義是給程序員放代碼的地方,但是對于暫時不支持語法高亮的印象筆記而言代碼塊反而不適合存放大量代碼,不過你可以把一些筆記批注放在其中,使用代碼塊來區分筆記正文、批注和想法,效果很好。表格的使用
雖然優化了不少次,但是表格在不同的客戶端查看效果依舊不統一,因此建議慎重使用表格功能,如果要用最好也不要超過兩列。其實只有兩列也有不少應用場景,例如你可以對自己的論文稿件進行版本控制,左欄記錄版本時間,右欄放入你的論文附件;當筆記涉及比較內容時,也可以用雙欄表格當成左右布局來使用。-
搜索技巧若干
如果你使用Chrome+剪藏,在Google中搜索時會自動匹配出印象筆記里相關的內容;你還可以在印象筆記中設置全局狀態下的搜索快捷鍵。印象筆記可以搜索一切,包括但不限于題目、標簽、時間、位置等等,但需要你多了解一些高級搜索語法,很多規則多使用幾次也就熟能生巧,下面簡單試舉兩例:- 查找最近30天更新過的“專業知識”筆記本中含有“shell”標簽且內容中包括“fastqc”的筆記(多個條件使用空格分隔):
updated:day-30 notebook:專業知識 tag:shell fastqc
- 查找是否存過DESeq2(一個專業軟件)的pdf使用說明 :
resource:application/pdf deseq2
如果一個包含若干條件的復雜搜索使用頻率很高,還可以對搜索進行保存。在菜單欄的文件中選擇新建已保存搜索,然后依次命名和輸入搜索條件即可。
- 查找最近30天更新過的“專業知識”筆記本中含有“shell”標簽且內容中包括“fastqc”的筆記(多個條件使用空格分隔):
輸出
- 使用對方注冊郵箱共享某條筆記
- 添加若干其他人注冊郵箱進行工作群聊
- 2018年底官方將會支持微信和QQ空間的筆記分享
規避雷區
讓專業的工具做專業的事情
-
代碼盡量不要寫在印象筆記
- Markdown 功能官方正式增加后會支持語法高亮,可以在md中加入部分代碼保存。
- 可以使用git+vs code 等專業編輯器和版本控制工具對代碼進行管理
-
大文件不要存在印象筆記
如果你是高級用戶,那每月擁有10G上傳流量,單條筆記可以達到200MB。這對于在一條筆記中存儲海量文字信息和十幾張圖片以及一些小的文件附件來說實在綽綽有余。但如果一條筆記過大,印象筆記的數據存儲和加密機制會使其在打開過程中出現一定程度卡頓。- 大于20M的文件可以存在堅果云等支持增量備份的工具中
- 大于1G的文件存還是在微云這類云盤里
本地大文件另類“保存”騷操作
網頁資源可以插入鏈接,其實如果想在一條筆記中保存一個本地文件(的位置)也可以。一種方法是把某個大文件的快捷方式作為附件保存,另一種方法是在插入鏈接功能中輸入文本地址。你可以首先通過鼠標右鍵查看文件屬性,復制文件地址。在筆記中插入的格式為:file:///C:/Users/fei/Desktop/schaid2018.pdf
思維導圖可以選擇認可度高的工具:XMind
大綱筆記可以使用體驗很好的工具:幕布
第二大腦變為隨身垃圾桶
曾經有朋友和我說他放棄印象筆記的原因是因為里面的筆記太多了,這就是典型的把“第二大腦”用成了“隨身垃圾桶”。雖然錄入階段不用害怕做加法,但這不等于不需要做篩選和整理。
人為給電子筆記添加物理界限
只用筆記本不用標簽或者只會記錄不會搜索都等于人為又給電子筆記增加了物理界限。如果你每次找一條筆記都是從筆記本組到筆記本再一條條翻,就需要轉變自己的使用觀念了。
工具之上的意識方法
這一部分內容作為文章結尾,也是整篇文章最主要的部分。我們學習一個工具的用法其本質是學習其所代表的思路和方法。我們研究工具但不應該被工具所裹挾,我們追求高效率但是這條路通常沒有盡頭,某種程度上的適可而止也不失為一種高效率策略。
在各種各樣的效率類文章中我們總能看到類似于“高效”、“體系”這類字眼,在各種各樣的筆記類文章中我們總能看到各種類型的筆記。
什么是高效
關于什么是高效,我個人有三點理解。
-
分散信息流能盡量集中
現在獲取信息的途徑實在太多,把分散的信息流集中是提高效率的關鍵。接收信息的來源最好不超過5個,信息從接收到錄入印象筆記最多不超過2級。我目前的信息源包括:
- 微信消息和公眾號
- RSS 訂閱工具
- 郵箱短息等通訊工具
- 得到、極客時間知識類應用
- 錘子閱讀這類聚合資訊應用
信息流一般是三個途徑:
- 專業類博客和文章:RSS(Inoreader) 粗讀 + 加星標記 > 印象筆記
- 微信消息公眾號:標題快速篩選 + 文章首尾段粗度 > 印象筆記
- 其它:手機自帶便簽 > 印象筆記
集中信息可以快速搜索
這需要掌握各種搜索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印象筆記、搜索引擎和本地文件等等。搜索結果能有效使用
這需要對信息定期整理,刪除冗余內容,增加信息間關聯。
什么能記錄
如果不知道筆記里能記錄什么,不妨想想自己所處的角色和責任,如社會角色、工作角色、家庭角色和自我角色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會有不同的關注點,例如作為工作角色,我有在讀博士,博客作者等幾個身份,從每一個身份出發都可以找到不同的需要記錄的內容。
此外,我們還可以每天重復一件簡單的事情,例如每天用100字總結當日收獲,每天拍攝一張照片加上10字以內說明。這次參加印象筆記六周年生日會,東東槍老師關于照片記錄生活的分享內容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每天一張照片,記錄生活看似平常的點滴,一年時間你就可以出一個只屬于自己的攝影展。
什么是體系
概念和關聯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價值觀和方法論是在基礎上進一步行動的前提,而基于價值觀和方法論的踐行則是我們感受世界和自我迭代的唯一途徑。
所謂體系,首先要有秩序,這個秩序可能是時間維度也可能是邏輯維度,比如事情是需要做還是想要做,來源是自我總結還是二次加工。
其次要有關聯,體現在印象筆記中就是筆記內部鏈接和相似筆記推薦功能以及標簽體系賦予的不同筆記同一維度。
之后要有實踐,所謂實踐就是沒有任務創造任務也要上。針對一個被動接受的任務,我們可以依次進行概念回憶、筆記搜索、思路整理、任務嘗試和效果復盤;針對一個主動創造的任務(例如寫作),我們可以依次確定主題、羅列概念和相關筆記、整理思路、初步寫作、修改發表和總結反饋。
實踐后的終極目標則是有迭代,根據實踐效果或者文章讀者反饋來進一步完善和升級自己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