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本篇主要講上古時期宇宙觀,以及上古時期的天文和歷法,并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一種循天而行,與天為一的人生觀。而不是講一種大魚和一種大鳥的寓言故事。莊子的思想問世以來,就一直被人誤讀。幾千年過去了,也沒人能看懂莊子。因為從第一篇就錯了,后面也都會跟著全錯。現在,這個中國文化的千年之謎,終于可以解開了。
冥,指浩瀚無垠,無邊無際的宇宙。華夏族的先人,以太陽為中心建立了天體視運動,通過天文觀測來確立歷法。天體視運動,可以分為周日視運動,和周年視運動。在周年視運動體系里,以北天極為不動的拱極星,天球圍繞北天極旋轉。可以把天球劃分為四個區域:北宮玄武七宿,東宮蒼龍七宿,南宮朱雀七宿,西宮白虎七宿。這便是四象二十八星宿。
為什么是二十八呢?因為以天球上的恒星為參照,恒星月周期為27.322天,取整數為28天。用二十八宿,環天球一周,這樣就可以通過觀測星象的變化,來確立四季和節氣。宿,是月球宿留之意。
春分在中國古代的農耕文明中,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氣。通過觀測天文,以定歷法,通過歷法,再指導農時,農時最關鍵的節令,就在于春分時播種。所以中國文化里,既崇拜蒼龍七宿的龍的星象,也崇拜朱雀七宿鳳凰的形象。通過對蒼龍七宿和朱雀七宿的觀測,都可以確立春分節氣。楚人的文化傳統,是通過觀測朱雀七宿來確定春分,莊子是楚人,所以在《逍遙游》中,用的是楚人以朱雀七宿定四時方位的天文和歷法。
蒼龍七宿,春分時節出現在天方的天空。朱雀七宿,春分的時候,出現在南方的天空。白虎七宿,春分的時候出現在西方的天空。玄武七宿,春分的時候出現在北方的天空。而在秋分的時候,四象對應的方位則剛好相反。秋分時節玄武七宿會出現在南方的天空,朱雀七宿,會出現在北方的天空。
北冥有魚,指秋分時,出現在北天球的朱雀七宿。其名為鯤,是指處于天球中的位置比較低,如同魚潛伏在大海里那樣。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是說朱雀七宿懸浮在天球上,我們從地球上觀察看它,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化而為鳥,并不是指海里的一條大魚,變成了一只鳥。而是指星象的變化,朱雀七宿隨著時節的變化,從北方的地平線附近,升高到天空中。其名為鵬,鵬在古代,和鳳是同一個字。有人認為,朱雀和鳳凰、玄鳥,是指三個不同的事物。從莊子的逍遙游來看,鳳凰、玄鳥和朱雀七宿,是指同一個事物。這里的鵬是指朱雀七宿。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同樣是說明,朱雀七宿看起來是非常大的。
怒而飛,是指朱雀七宿,整體上升到了星空里。其翼若垂天之云,這里的翼是指朱雀七宿里的翼宿。翼宿非常的巨大,連綿在天球之上,如同垂天之云。
圖:宋代四象二十八星宿星象圖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這句說的是,朱雀七宿,運行到天球的南宮位置。天池,指朱雀七宿中的井宿橫跨天上的銀河,南方東井八星,天之南門。我們的古人把銀河系,稱之為銀河。那么推而廣之,全宇宙的太空星辰,就被莊子比作成了浩瀚無垠的大海。莊子認為,日月星辰的運動都是宇宙中,波瀾壯闊如大海般整體運動的一部分。日月星辰的動力,只是來自于這種整體運動的推動。并不是自主運動。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齊諧》,上古時的天官書,并不是志怪書籍。在上古時代,我們的先人用星象給四時定方位,同時也用動物等象形,把星宿擬人擬物化。天文和人文的互相交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特征。比如,伏羲人首蛇身。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都是天文現象。而不單純的是志怪現象。只是看起來是志怪,其實并不是志怪。
《齊諧》上記載:“朱雀七宿,運行到天球的南宮,在銀河擊水三千里,接著升高到天球的中天之頂,有九萬里那么高。這時候,節氣的流變,運行到了一年中的春分時節,朱雀七宿,從北冥運行到南冥,經歷了六月。正好是一個恒星年的一半時間。”
摶扶搖三個字,非常形象。摶,周而復始的圓周陀螺運動。地球就像一個陀螺那樣在自轉和公轉運動。我們的視覺上,地球是不動的,所以太陽視運動,看起來是,天空的星宿,在圍繞北天極做圓周運動。扶搖,是指朱雀七宿扶著蒼龍七宿的角宿上升。如同扶著兩只角一樣。
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體的運動,就如同在天上奔騰的野馬一樣。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就如同一顆塵埃。隨著天體的運行,推動時節的變化,在不同的時節,地球上便有不同的生物應節氣而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天看上去是那么的湛藍,但是天真是藍色的嗎?并不是天本身是藍色的,而只是天太過于遙遠,遙遠得看不到邊際,所以只不過是看起來是藍色的罷了,實際上天并不是藍色的。
這一段講的是上古時期的宇宙論,宣夜說。宣夜說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氣所構成的,宇宙無邊無際,所有的天體,都是漂浮并運行在虛空之中。宇宙中大部分區域都是黑暗的,因為宇宙的大部分區域,氣都太過于稀薄。而只有積氣的地方,才會產生恒星,有了恒星才會發光。這個宇宙論,和我們現在對宇宙的認識,是一致的。甚至比我們現在的宇宙模型更完備。因為現在人根本不懂什么是氣。宣夜,是指充斥彌漫在整個宇宙的黑暗。宣夜的意思,類似于玄冥一詞,冥,也是指黑暗的意思。
宣夜說是從上古時期傳下來的。大概在莊子之后的時期,這一整套的天文學圖法術都失傳了。莊子肯定是看過宣夜說流傳下來的典籍的,所以才會寫逍遙游這篇文章。
古代的天文學,關于宇宙模型,有三個主流的學說。一個是我們剛剛說的宣夜說,另外兩個是蓋天說和渾天說。我們現在的人,一說古代的天文學,就覺得是古人都認為天圓地方,然后就開始嘲笑古人。
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天圓地方,只是蓋天說。并且,蓋天說早就被古人推翻駁倒了。古人并不認為地球是一個方塊,天是一個圓罩子蓋在一個方桌子上那樣。古人反駁的很有力,古人說,如果真是蓋天說那樣天圓地方的話,地的四個角就蓋不住,就會伸出到天的外面去。于是推導出來,蓋天說自相矛盾。
為了修正蓋天說,不至于使地的四個角,伸到天的外面去,古人對蓋天說進行修正。認為天和地,都是中間隆起的。天如同雞蛋殼,地如同雞蛋黃,天在外面包裹著地。這樣的渾天說,已經沒有天圓地方的影子了。盡管宣夜說已經失傳了,通過對整本《莊子》的解讀,我們依然可以把它復原出來一部分。只有理解了古人的宇宙觀,才能理解我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