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上文出自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②?。其中的鯉魚,既不可以清蒸,也不能夠紅燒,它不是那條“一天到晚游泳的魚”,而是指魚形的匣子。漢代書信常寫在白絹之上,絹長一尺,故稱尺素。尺素藏于魚匣之中,即便翻山越嶺,舟車顛沛,信件也不容易遺失、損壞。這種美觀而又方便的信件郵寄方法就叫“魚傳尺素”。
信藏于匣,可以理解為:魚(余)信(心)在此,傳遞著只有兩心相知的故事,每一封信就是一顆心的表白。
02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③。
寫不完的信,述說著一顆思鄉之心。詩人“獨在異鄉為異客”,在這秋風漸緊的季節,氣溫轉涼,生活中又恰好沒有什么值得慶賀的事情,甚至還“忘穿秋褲”,瑟瑟發抖于洛陽城中。對溫暖的渴望,烘托著想家的情緒,下筆萬言,也道不盡心中之意,送信的人都要上路了,又被喊回來——讓我拆封,還有話要說。現在的孩子很難體會那種思鄉之情,微信上多是:老爸,我很忙;老媽,我知道,我知道!
03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④。
期盼,但終究未收到的信,表達著一顆愁苦之心。國破家亡,親人離散,山河依舊,春花含淚,飛鳥生恨。詩人在戰亂時被俘,羈押敵營。在春光明媚的時節,眼前卻是一番破敗的景象。延綿不斷的戰火,阻斷了家人的消息,憂國憂民憂家,多種愁苦的滋味涌上詩人心頭,于是開始掉頭發。戰爭從來都是人類最殘酷的災難,而家信卻是世間最平凡而厚重的幸福,想家的時候,告訴家。
04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⑤。
遠方友人殷勤慰藉的信,折射著一顆失落之心。詞人由于受黨派之爭的牽連,被貶謫郴州,客居旅舍。樓臺掩映在霧中,渡頭月光迷蒙,過往是對是錯,誰能說得明白?前路看不清,到哪兒尋與世無爭的桃源仙境?雖然經常收到友人寄來的安慰信件,但是終究不能排解失意之人凄苦、哀怨的心情。套用一句話:如果每一封信是一塊磚,我想是可以砌幾間憂傷的房子,房子里自然是一個失落的人。所以,心,需要沖破憂傷之墻;結,要自己解開。
05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⑥。
華美錦囊包裹的信,承載著一顆相思之心。相思起于閑處,一個“下蛋沒窩炒蛋沒鍋”的人是沒工夫去扯淡的。這首詞是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趙明誠要負笈遠游,難舍難分的情感滋生出無限惆悵。于是詞人想象著別后的獨自等待,別后的寂寞閑愁,雖有淡淡的憂愁,卻也不似后來“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⑦般的悲涼。誰人不曾年少,哪個人沒有經歷過翹首而待的日子呢?有些事情說不出,只能寫。
06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⑧。
寫成,卻無法送出的信,記錄著一顆無奈之心。“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避命運;相親竟不可接近,或我應該相信是緣分”⑨。陸游與前妻唐氏被迫分開后,在紹興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有一次不期而遇。昔日比翼鳥,而今東西飛,詞人愁腸百轉,難以排解,遂作一首詞——《釵頭鳳》,來表達自己的無奈。而對方回贈的也正是“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錯、錯、錯,多是往事蹉跎,流年起落,到頭來,你奈人生何?
難、難、難,即便欄桿拍遍,春酒醉過,終究是,一曲離恨歌。
07
古人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暢,天各一方的信息傳遞只能通過書信、詩詞來完成。而信件是具有鮮明的個性,相對的私密性的,就仿佛兩個人在面對面交流。同時,親手寫成的信件除了有具體的文字表述,更多的是留給讀信之人充分地想象空間,言外之意多是意猶未盡。幸好,上學時有寫信的習慣,于是也有了收到來信時的幸福。而現在大家都是E-mail、QQ、微信,形式多樣,還可以群發。可是除了“收到、點贊”之外我們又能有什么感覺?我們再也感受不到拆信封時的激動,讀信時的溫度啦。
08
你有多久沒有拿起筆來寫一封信了?1年,3年,5年,10年,還是從來沒有體驗過?那么,我建議你試著寫一封信,去體會那種幸福吧。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⑩。
【注釋】
①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并設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于聽后,只有讓蘇武回漢。后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②《飲馬長城窟行》出自漢樂府,無名氏(也有說是蔡邕所作),全文如下: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③出自唐張籍的《秋思》張籍原籍吳郡,他在創作這首詩時正客居洛陽城。當時是秋季,秋風勾起了詩人獨在異鄉的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創作了這首詩。
④出自唐杜甫的《春望》,全文如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圣杜甫憂國憂民憂家。
⑤出自宋·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全文如下: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⑥出自宋李清照《一剪梅》,全文如下:紅藕香殘玉簟[diàn]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⑦出自宋李清照《醉花陰》,全文如下: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⑧出自宋陸游的《釵頭鳳》全文如下: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后唐婉回贈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⑨出自周星馳主演電影《大話西游》的片尾曲,詞曲作者盧冠廷,前面有一篇文章專門寫過。
⑩出自唐李冶(不是皇帝,是一名女詩人)的《結素魚貽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