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珂芯
寫短篇小說,寫了一半擱置了,寫長篇小說開了頭,也擱置了,寫生活瑣碎,時間上不是很充裕,有的是無從下手,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寫。編故事,這個好,隨便構思,人物形象刻畫,有故事情節,還有結尾這樣就完了,寫東西都是隨心隨性,想到哪寫哪,有時給了一個題目,等寫完跟題目相差十萬八千里,不寫吧,手又癢了,寫吧又寫不完,毛直炸。
又挑了個冷話題來寫,“我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這句話我在小說《我也會愛上別人的》里面聽到的,讓我也陷入沉思。那是個絕望的故事,女主人公悲慘與凄涼,在結尾給了一束光(孩子),讓整個故事回味起來,給人一絲安慰,以致不是那么徹底的絕望,有那么一絲的安慰便足已溫暖人心。
我們究竟是從哪里來,又要回到哪里去?
我覺得:我們打娘胎里來,要回到塵土里去。當你看到這是不是感覺活著沒多大意思?人終究逃不過一? ,生命其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我們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我們的人生更精彩,讓我們的人生更豐富,把生到? ? 這個過程變得更精彩更有意義。
人如世間萬物,萬物生長,屋外墻角處,一片郁郁蔥蔥豆角怎么跟別處不一樣,爬滿圍墻,豆角不肥,不大不小適中,炒了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跟它生長吸收養分有關,在多雨天氣提供充足水分,不吸收養分如何茁壯成長。跟它地理條件有影響,好的土質,好的土壤,人為把牽引上了圍墻,不上圍墻很有可能都爛在了地上。
有些東西不是說你該怎么指責就怎么指責,在我看來或許是錯的,人與人都不一樣,也不要把你的思想灌輸給別人,他有他該走的路和一些他該經歷的一些事情,每個人成長都有個時間段所經歷的事情不一樣,所遇到的每一個人,哪怕是愛或是喜歡都必將促使一個成長,經歷過才會懂。只是通向塵土的路途不一樣,最終這一切都會歸結于塵土。
關于愛,你我和我們來于緣分,回到忘記里去。人的一生中會相知相遇很多人,也會喜歡很多人,喜歡一個人我們要像欣賞美麗的風景一樣,有不同的人,我們要學會像欣賞不同風景一樣,人生路上一路的風景就像欣賞一幅幅畫一樣,像欣賞著五光十色的花,像蝶留戀在花草叢間,將一幅幅美景盡收眼底。
千百萬個人就有千百萬種思想,又如同千百萬個人,有千百萬種愛一樣,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的經歷都是現場直播沒有彩排。
在《名人風范》高曉松的那一期聽到,人生不該只過成標配答案,在努力奮斗的過程中不該只是“房,車,存款,學費”,在追逐這些東西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多找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多交一些有趣的朋友,去喜歡有意思的人。等我們把這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全都做一遍,然后數著時間過日子,再等永世得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