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反復提到“修齊治平”,不知讀者是否有這樣的疑問:
什么是國治天下平?什么是理想社會?
實現理想社會是將來時、過去時,還是正在進行時?
我們從小聽大人講故事,總認為存在一個理想社會,當然它的名稱很多,比如:共產主義社會、自由社會、民主社會、極樂世界、天下大同、天堂、天國、天宮、彼岸等等。總之那里的人都不會死,都有吃有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官話叫做按需分配;也正是因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也就不會互相傷害、互相欺負、欺騙。等大一點了,知道有些只是神話故事,騙小孩兒的,比如西方極樂、天堂、天國、天宮;而有一些則是號召全人類為之奮斗的,比如共產主義、自由民主、天下大同,有人說這是騙大人的。再大一點,知道了所謂象征,也就是無論騙小孩兒、騙大人,人們實際上向往的是一個“彼岸”的“想象”,一個與現實生活“此岸”相對應的“理想”和“希望”。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所謂圣學心法就是揭示了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正是因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所以我們才要將全部人生奉獻于“彼岸”的希望。反之,如果人類對現實生活的“此岸”已經很滿意了,彼岸自然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是否可以證明:確實有永恒的理想社會可以實現,而不僅僅是人類的異想天開?
1、有一句哲學名言是這么說的:“哲學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很費解。大體可做如下詮釋:哲學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但并非那個時代思想文化的留聲機,而是對當下時代思想的反思、批判和超越。同理,所謂“彼岸”也可以做這樣的理解。
2、國治天下平(理想社會)的目標不是靜態、僵化的、固定不變的一個定義,它從來都不是將來時,也不是過去時,而只能是現在進行時。換句話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類,需要自己去探索、實踐、追求、創造屬于這個時代的“彼岸”;下一個時代的人類,自然要解決下一個時代的問題,他們同樣要去探索、實踐、追求和創造屬于他們那個時代的“彼岸”。這在易學中的術語叫做“既濟”、“未濟”。無獨有偶,圣經中叫做:Already,but Not yet。
3、在人們追求和創造理想社會的過程中,有什么是永恒的嗎?有。但可惜我只知道人們給它們起的名字,卻不能用語言說清楚它們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說它們的內涵正如“彼岸”一樣,是“把握在理想和希望之中的它的時代”。人們給它們起的名字包括:大道、天理、正義、仁愛。如果您讀了前文,便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理想社會的特征是什么?就是我們說了55期的“易”。關于“易”是什么?參閱《讀易,到底什么是易,什么是太極?》和《讀易,字象,“入口”和“我”、“信”》。在易學的術語體系中,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就是乾坤大道。
既然每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社會”不過是當下時代的產物,也就是根本沒有什么永恒的“理想社會”,人類所有的進步和探索不過就是瞎胡折騰,說到底“修齊治平”就是一個大笑話,說得好聽叫做“象征”,不好聽一點就是“大忽悠”。
天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變,天理即不變。怎么沒有永恒的“理想社會”呢?大道、天理、正義、仁愛,這些名稱本身就是永恒,盡管內涵會隨時代而變,但這些名稱所表達出的“意志”卻是恒久的。人類追求“理想社會”的自由意志,本身就是永恒的。在易學中,這叫:大學之道,止于至善。
能否簡練一點,到底什么是“修齊治平”?
1、一句話:致良知就是修齊治平。
2、四個詞:乾、坤、既濟、未濟。
在易學之中,“良知”永遠是人和禽獸之間的唯一分別。泯滅了良知,再發達的科技社會也不過是精裝修的地獄陰曹。而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之中,立“志”做人,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這便是致良知。自己的言行,能夠取得家人的信任和認可,就是齊家。人人有良心,家家戶戶有良心,無論士農工商,各行各業有良心,這就是理想國,就是國治天下平。良知學說、中庸學說,雖然出發點不同,但是落腳點卻是完全一樣,致良知也就是致中和。中庸之道并非懦夫、和事佬、和稀泥的哲學,而是真正勇者的哲學、真正敢于面對殘酷現實的哲學、真正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的哲學。無論在任何時刻、任何環境下,都能做好一個“人”應該做好的分內事,這就是中庸的精神,這就是為國家社會做的貢獻。如果每個人都能如此,這便是天下大同,理想社會。
你說的這些是易學,還是瞎編胡說?
圣人立象以盡意。在《易》的象中,圣人反反復復就是講一個道理:良知即是易。
1、乾、坤是周易起始的兩個卦,也是易學的總綱。易學的所有核心思想都匯集到乾卦和坤卦之中,真正理解了乾坤之道,也就讀懂了易道。
2、既濟、未濟是周易結尾的兩個卦,也是易學的總結。這是先人了不起的洞見,沒有結束,沒有過去完成時,也沒有將來完成時,我們永遠都是在現在進行時之中。用周易的“象”來思維,“未濟”就是再難渡過的大河,現在已經到了中間,無論多么兇險,我們除了渡過去,還有其他選擇嗎?“既濟”就是經過艱苦奮斗,我們已經抵達彼岸,但此時“彼岸”不就又是“此岸”了嗎?不遠的地方、不久的將來,新的“未濟”就在那里,下一個“彼岸”等待著我們。
3、如果我們將64卦都做一下互卦分析,“修齊治平”的思想就藏在其中:
(1)有24個卦的互卦都集中到“姤、夬、復、剝、頤、大過”六個卦中,最終以乾坤二卦為終止。
咸—姤—乾
遁—姤—乾
同人—姤—乾
革—姤—乾
恒—夬—乾
大壯—夬—乾
大有—夬—乾
鼎—夬—乾
旅—大過—乾
豐—大過—乾
小過—大過—乾
離—大過—乾
損—復—坤
師—復—坤
臨—復—坤
蒙—復—坤
益—剝—坤
比—剝—坤
觀—剝—坤
屯—剝—坤
節—頤—坤
渙—頤—坤
中孚—頤—坤
坎—頤—坤
點評:生死聚散養生有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2)有24個卦的互卦都集中到“家人、睽、歸妹、漸、蹇、解”六個卦中,最終以既濟、未濟二卦為終止。
艮—解—既濟—未濟
謙—解—既濟—未濟
明夷—解—既濟—未濟
賁—解—既濟—未濟
震—蹇—未濟—既濟
豫—蹇—未濟—既濟
晉—蹇—未濟—既濟
噬嗑—蹇—未濟—既濟
巽—睽—既濟—未濟
井—睽—既濟—未濟
小畜—睽—既濟—未濟
需—睽—既濟—未濟
兌—家人—未濟—既濟
困—家人—未濟—既濟
履—家人—未濟—既濟
訟—家人—未濟—既濟
泰—歸妹—既濟—未濟
大畜—歸妹—既濟—未濟
蠱—歸妹—既濟—未濟
升—歸妹—既濟—未濟
否—漸—未濟—既濟
無妄—漸—未濟—既濟
隨—漸—未濟—既濟
萃—漸—未濟—既濟
點評:家國天下本一事,既濟未濟知終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