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的路上,一直在回想這兩天的情緒,復盤整個過程。
前晚鑫鑫因為10點多還在和同學討論動漫,被我批評。我很火大,把她訓了一頓睡覺了。
第二天和朋友說起這事,朋友則把我說了一頓。當這位好朋友上來就給我定義“你太焦慮,你是個焦慮型媽媽!”“你必須改變,你不改變是教不好的。”“你的溝通方式有問題,你太家長了。”……所有語言都帶著否定,我感覺自己極其失敗,瞬間情緒更加不好了,自然朋友的忠告我也是聽不進去的。
到了晚上,另外一位朋友給我解釋動漫的分類,“暗動漫”這個詞語第一次聽說,學習了一個新名詞。朋友又回憶我們小時候,瓊瑤之類的小說大概就好比今天的孩子們追的動漫吧?那是不是你這樣就能理解孩子喜歡動漫了呢?……這個時候我的情緒是平和的,我接受了朋友的觀點。
同一件事,兩種不同的說話方式,我的感受是如此不同,那么同理,我平時對人對事的溝通也要更講究方式方法了。
有點亂,但不管怎么說,找記錄下來。李笑來老師說過,不要怕寫的不好,堅持記錄,以后回頭來看,就會發現自己的進步。
最后,歡迎下我家的新成員,以后謝謝你給我們服務,要辛苦你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