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我在PMCAFF注冊答題周里花費稍多時間寫出的一篇回答。有幸被小編整理為首頁精選,后來還加到隔日的早報中,現搬運到這里。
但是目前來看,除了能凸顯自己稍微了解一點二次元文化以外,在產品的價值上意義不大,想看個隨便看看就是了。
為什么二次元偶像會經久不衰?
為什么二次元偶像,比如初音未來,會經久不衰?
樓主想問的是二次元偶像例如初音,為什么可以持續保持著較高的熱度和人氣?
雖然不是MIKU的深度粉絲,但是我還是正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是不是二次元的偶像都會經久不衰?
現實生活中的偶像,是針對不同的群體包裝成為的一種商品,產出內容給目標人群消費。這種情況在偶像發展成熟的AKB更是如此,但是偶像也是有保質期的。隨著AKB新一代的出現,前代偶像老粉絲的流失不可避免。
我們在前兩年大火的動漫LOVELIVE中偶像團體μ's中也能看到類似的規律。第一代偶像的形象依然在粉絲心中,隨著第二代偶像組合Aqours的動漫熱播,官方的運營資源和粉絲的關注度都開始不可避免的向著二代傾斜。
上個月手游圖標從一代主角更替到二代,直接引發了引發粉絲不滿
所以可以說,二次元偶像也是有保質期的。
那為什么MIKU可以熱到現在?
因為初音未來不僅僅是偶像。
1)粉絲為MIKU注入持續煥發的生命力
初音可以維持熱度,絕不僅僅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只是一個二次元偶像那么簡單,
初音未來(初音ミク/Hatsune Miku),是2007年8月31日由CRYPTON FUTURE MEDIA以Yamaha的VOCALOID系列語音合成程序為基礎開發的音源庫,音源數據資料采樣于日本聲優藤田咲。
是的,初音是一個音源庫,作為偶像產出的音樂和MAD,PV,漫畫等都是基于音源庫的衍生品。
音樂作為MIKU重要的載體。除了常規的的繪畫COS寫作同人,粉絲還可以參與到音樂作品的產出當中。業界以外,甚至很多之前沒有接觸的人去學了樂理和視頻制作,豐滿著MIKU,這是別的偶像所不能帶來的樂趣。
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MIKU的受眾不限于日本,在全球也有著相當的粉絲。曲庫是身體,粉絲通過音樂為MIKU注入了靈魂,
這個模式可以通過谷歌CHROME瀏覽器和MIKU合作的廣告可以多少了解一點
2)官方持續更新和豐富的衍生
普通的二次元偶像會隨著新番作品的完結和斷更失去熱度,商業化動畫完結,隨著時間的推移再難進入人們的視野。之前日本大熱的同人三大家中的月姬和海貓,商業化之后也不能避免這樣的命運。
官方也在不斷更新著曲庫和人設。可以注意觀察一下下面的日期。
各個平臺衍生音樂游戲也在不斷更新。緊跟發展方向,MIKU也要出VR游戲了
更不用提每年的39感謝祭,還有在華人圈內基于Vocalold3的洛天依,樂正綾等虛擬形象衍生……
初音是一個很成功的產品
話題回到現實生活,二次元回歸本質是ACGN作為興趣基礎。偶像崇拜也是自古以來人類就有的一種心理需求。初音在普通人看來只是一個二次元和偶像重合的交叉點,但是從產品思維來看,初音未來其實是一款設計和運作都很成功的產品:
1)用戶進入門檻低,粉絲受眾廣,量大:
普通用戶可以通過多種衍生接觸,很多人不知道初音,但是也接觸過甩蔥歌等曲目病毒式傳播過。音樂是全人類的語言,全球都有粉絲。
2)產品對創作者友好,“Everyone, Creator”:
官方鼓勵音樂創作,音樂版權屬于作曲者,好的作曲官方甚至會花錢購買,制作到游戲等產品中去。適當的設定和留白,給出了繪圖,寫作,COS,音樂,PV等同人產出的空間,創作者可以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
3)形成了粉絲圈,有著良好創作交流氛圍:
不同程度的粉絲通過其他社交軟件自然分類聚集。各個層級的交流需求得以實現。核心用戶互相合作,一個MIKU的音樂視頻經常由多名角色合作完成(作曲/視頻/畫手)。輕度用戶也的互動也不會造成內容的稀釋(彈幕/評論)。大家不要忘記BILIBILI的前名可是叫做MIKUFANS。
4)官方活動和新內容的穩定更新,產業鏈完善:
每年的39感謝祭和演唱會,眾多大廠商的聯動活動/廣告。穩定更新的音庫,曲庫和新游戲。豐富官方周邊。在流程上形成了線上線下的閉合。
5)二次元偶像的天然優勢,V家其他虛擬偶像的引流:
一千個粉絲有心目中有一千個初音。虛擬偶像的純粹的崇拜,不會有人性的缺點。就像偶像團體會針對不同用戶定位一樣,V家的其他偶像明顯看出受眾的區別,眾多的虛擬偶像產品也變相者給MIKU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