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次講到我通過了面試,獲得了實習的機會。不知道是不是任何舶來品到了國內就會變味。國外的咨詢服務公司,例如麥肯錫、IBM據說都是出入全價機票,住宿不低于四星級酒店云云,但是我實習的這家號稱國內最大本土咨詢公司的廣州分公司,辦公環境卻比我讀研時的實驗室環境還簡陋。沒有專屬的、獨立的工桌。一條長木板就是桌子,然后按需安排一行可以坐多少人,彈性很強。桌面上不太可能有太多私人物品,頂多就是當期項目上需要用到的專業書籍。盡管如此,同事們都是學校背景不錯的研究生及本科生。
? ? ? ? 第一天報到的時候,上午大部分時間是入職培訓,講公司的愿景、定位、價值觀、戰略,聽得是一愣一愣,覺得很高大上,但是對于什么是戰略,戰略干嘛用的,只是一知半解。中午的時候,被帶入辦公區,我被告知大部分的顧問都在云南和北京上項目ing,留下的是培訓策劃的前輩JJ以及資歷稍淺但是很有大姐范兒的XC。剩下的兩位也是挺忙,咨詢公司對人的培養就是干活,XC很熱情地招呼我說,過兩天廣州的一家營養保健品公司采了咱們合伙人的課,她要去現場踩點,叫上我一起。我當時是一口答應,想著培訓果然就是辦活動嘛,到了差不多時間就跟著去了。
? ? ? ? 到了人家的辦公樓,是一棟矗立在珠江新城以公司名稱命名的高樓,裝修很現代,那個羨慕啊,心想如果哪一天也可能在實力那么強的公司工作那多好啊。電梯很快把我們送到了目標樓層,對方主管很職業,簡練地跟我們介紹了后天的場地情況、以及詢問我們需要的器材后,踩點就算是結束了。回到辦公室,快速地把相關的信息形成紀要記錄下來。這個時候,XC問我:咦,你覺得這次培訓到餓橫幅用什么顏色好啊。紅色還是藍色呢?
? ? ? ?當時我還真的用心想了一下,說:過往幾次我們都用的是紅色橫幅,這次要不要換一下?另外港資企業會不會不希望那么的“主旋律”,而是希望比較職業化?要不就試一下藍色吧。XC稍想了一下,也附和著說:嗯,那就藍色吧。
? ? ? ?之后因為其他工作任務安排我就沒有到現場,在那個培訓過后,XC盡可能營造一種較為輕松的語氣跟我說:咱們那個橫幅,被客戶批了。我當時很驚訝不知道為什么會被投訴,也夾雜著一點擔心,心想:一進公司就闖禍了,被投訴了,怎么辦?我急忙問XC:“怎么會這樣,客戶投訴啥啊?”XC說:“對方客戶說,在香港,藍色橫幅是專門用于喪事的,不吉利。香港人比較重意頭,所以要求我們臨時趕緊把橫幅換了。”然后XC也安慰我說:“不用太擔心,我們的項目預算能包得住重新做橫幅,另外我有一家用得很好的供應商,他們很快就把新橫幅做好送給我了。”
? ? ? ? 這件事情過去了6年我還記憶猶新,不僅僅是因為這是新進公司的第一個錯誤,還因為我第一次體會到因為考慮不周全,忽略了文化因素,會帶來那么“大”的后果。這里的文化,就是屬于某一群體的“潛規則”。作為乙方要服務不同的甲方,因為地域、行業、教育等的不同,必然有各種的“亞文化”,都是要用心體會的。2011年同樣是給廣東移動的客服做項目,你就能感受到廣州公司的沉淀深厚、東莞公司的創新活潑、深圳公司的稚嫩。跟他們做訪談的時候,采用的問題、語氣、態度可能都要有點調整。又如給日資企業做項目,成果的細致程度以及配套文件的完成性要求則很高,而給國企做項目,專業的要求可以略略降低,但是由于經常要跟甲方對接本項目的領導交流、應酬,所以要花點心思在餐桌的禮儀,或者到場的不同同事的言談及關系等。以上重重,都是關于文化——一個群體的“潛規則”。做培訓、做咨詢,就是跟人打交道,不懂文化,就很容易踩紅線,引爆地雷,生存都不容易了,還怎么說做出精品?
? ? ? ? 建議理工科剛轉做咨詢、人力的,看到這篇文章,立馬給自己開個心眼,以后應該會受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