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兩個朋友的故事吧。
大A、大Y和我是高中同學。大A、大Y學業有成,考上了重點大學。畢業后,他們回到自己家鄉C城。大Y在法院工作,大A是IT狗。兩個人在同學看來都有出息。大Y的工作體面,受尊重,大A的工作收入頗豐。每次幾個好友一起聚會,他們都是意氣風發,對自己的生活、工作狀態各自都很滿意。隨著兩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慢慢地,我能夠感覺到大A開始焦慮起來。
“你不知道,我現在多后悔自己之前沒有多借點錢再買一套房子。”大A說
我們所在的城市,C城,在2013年時,房價每平方一萬八,大A是大山里走出的孩子,刻苦努力,工作三年,攢夠了首付,買了一套90平米的方子,每月需要還貸五千元。大Y是本地人,父母都是退休的干部,在他們資助下,他們的首付比例很高,每月的房貸很少,隨后還買了車庫,并在高新區投資了一套房子。
大A是個很努力也有眼光,自從買了首套房后,他計劃在高新區買一套房子。這個計劃持續到2017年。高新區的房價從當年的一萬漲至每平米四萬還限購,大A悔的腸子都青了。
“這一年,我錯失了資本積累的最佳時期!”
是啊,你努力工作一年的收入還沒有一套房子漲價后帶來的收益高。
沒有人不知道中國樓市的瘋狂,但是又有多少人被“沒錢”困住了,只能望樓興嘆啊!當初,就是沒錢買啊,現在更沒錢買了!沒錢投資,就會錯過一次投資,房價上漲,那就錯過一次財富積累,錯過一次財富積累,生活只能在原地踏步,下次面對的依然是錯過的循環。
它就像厄爾尼諾效應一樣。大A即使有能力他有眼光,但是他沒有資金,所以他只能錯失投資的機會。看看大Y,他的收入比上大A,因為父母的資助,在青年時期就順利地完成了賺到一桶金,那么接下來,他就會有錢持續投資,讓錢生錢。
如果說大A和大Y他們之前的生活狀態差別不大,那么現在、將來他們的差別會越來越大。
說好的知識改變命運呢?在房價面前簡直就像童話。
不久前網上有一篇熱文《寒門再難出貴子》,說: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最終還是來源于父輩的見識,父輩的能力和經濟能力和人生智慧。還有許多研究表明,人很難打破階級的壁壘。
我心里深深地理解大A,他自信、自強、有能力、肯吃苦,是一個優質青年,可是在這個城市,生活對他并不偏愛,甚至斤斤計較,一定要看到他的付出才會體現回報,真真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辛苦人。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許多,而有的人要花費十倍的代價呢?
是的,競爭是從父輩就開始了的。當大Y的父母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時,大A的爸爸正在村頭和一群人打著撲克,沒錢花了,背著背簍去賣碗,換來錢,繼續去打麻將。當大Y的父母因為工作不得不兩地分居時,大A的爸爸正拒絕南方某電子廠的高薪招工,理由是太辛苦。當大Y的父母退休后,面對單位的返聘,大Y的爸爸毫不猶豫重新回去工作,而大A的爸爸正住在兒子的新房里,等著兒子給他養老呢!
哪里有一夜暴富的好事呢?所有我們看到的富二代、官二代的奢侈生活都是建立在他們父輩的努力之上的啊。你的父母在揮霍著時間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在努力奮斗。當你的父母局限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可能因為能力、遠見、知識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狀態,接著改變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所以,不要抱怨,我們感謝自己努力奮斗的父母,也感謝努力堅強的自己。改變一個家庭還真不是一代人的事情,那些努力還是很窮的人們,我們可能很難改變現狀,但我們還是不能放棄努力,正是因為我們的努力,我們才會改變自己孩子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