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題
自高中起,我已很久沒有寫作了。
初中時偶爾也會寫一些話在一個本子上,即使到了初三中考前夕,在復習語文時,我仍會拿出我的稿紙寫文章,問身邊同桌:“嘿,你還記不記得光良《童話》里的那句歌詞呢?”
那時學校要作為中考考場,所以我們班搬去一個化學室,做臨時的復習場所。夏夜燥熱無比,但在處于背陽的教學樓里異常涼爽。蚊子仍在腳旁到處逡巡,但是我卻沉迷在我的文字里。寫完后還帶著秘密的甜蜜和成就感把稿紙放進文件夾里。
高中里,我們總被要求寫限定的作文題材和題目。各種技巧和方法,但沒有一種是我現在還可以記起的。倒是議論文里推薦使用的三段論格式,因其仍能運用到四六級英語作文去,因此我并沒有忘記(笑)。
但說到底,那些被限定題材的命題作文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章,那只是按著老師諄諄教導下輸出的文字,即使再符合要求,得到的贊美也不是我所希望的。
我希求寫自己喜歡的文字和題材。隨意自由。行文自如。
就這樣到了大學。
(二)尋夢
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開始會經歷一段迷茫的時期。我們面臨與中學教育所不同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面臨各色各樣的誘惑,面臨同樣迷茫的同齡人。
我也很迷茫。開始時什么都不懂,參加社團,面試,活動,講座,上課,到底有什么意義呢?在這種迷茫下我參加了學校的一次征文比賽。那次我只是無意中點開了鏈接,看到題目后,腦里便是相關的想法和思路,那天晚上甚至為此失眠。熬到天亮,下床打開電腦,文思泉涌,終于在晚上寫完。
名為《尋夢者》。
寫完后我只覺,這部分文字已脫離了我的肉體,它只是原本屬于我的思想。
有沒有一種狀態是,你突然有一些想法或靈感,如果此刻你不把它們全部寫在紙上或記錄下來,你隱隱感覺自己會后悔,或者這些未成形的文字繞柔在你的腦子里,如同正在發酵的面團,膨脹至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事情,抓起一支筆,把它們付諸實際。寫完后,你發現,心情舒暢快活。
我在寫完那篇征文后的感受便是如此。
像是咽在喉嚨里的東西,現今終于全部嘔吐出來,不剩毫余。
那次征文后來拿了一等獎。但我并沒有驚喜——那只是過去的我所寫下的文字,那是它應享受的殊榮。
(三)寫作
我還是很喜歡寫作。
脫離命題作文的框架來寫字有多舒暢,我無法形容。大概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此同等感受。
隨心所欲是一件好事。你的腦里組織的文字不必拘束于固定的框架和格式,不必迎合別人的喜好,不必煩惱該寫什么。
隨便寫吧。
只要你可以想到。
只要你喜歡。
(四)簡書
簡書真是一個好地方。
我可以在這里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給同樣懷有寫作情懷的讀者看。這正是我一直所期望的。
多少人點贊并不重要,我更關注的是,多少人在不到兩分鐘里把我的文章看完,盡管對他沒有任何幫助,但也有過短暫的記憶。有人曾經用他生命里的一兩秒記住過我,記住過我的文字。
萬幸。感激。
(六)實現
我一直都隨著自己的感覺走。
不想違逆意愿。
——無論如何,我還是會繼續寫作的。
I love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