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字子師,出身太原王氏,世世代代為州郡官。王允年輕時好大節,有志為國立功。經常誦讀經傳,早晚學馳馬射箭。三公都征召他,按司徒高第任侍御史。中平元年(184),黃巾賊暴動,王允被特選任豫州刺史。他征荀爽、孔融等人為從事,上書解除黨禁。討伐黃巾別帥,大勝。與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俊等受降黃巾賊幾十萬人。
董卓遷都關中,王允把全部蘭臺、石室圖書秘緯中重要的收集起來帶到關中。到了長安,都分類條上。又收集漢朝舊事應當施用的,都一一奏上。經籍得以保全,王允是有功的。當時董卓還留在洛陽,朝政大小,都托王允處理,王允假情屈意,惟命是從,董卓也信任王允,不生乖疑之心,所以能夠扶持王室于危亂之中,天子、朝臣,內內外外,沒有不依靠他的。王允看見董卓的禍毒日深,篡奪帝位的逆謀已經露出來了,暗內地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人謀議共同殺掉董卓。于是奏請護羌校尉楊瓚行左將軍事,執金吾士孫瑞為南陽太守,都帶兵出武關道,以討伐袁術為名,實際上是想分路征討董卓,然后擁天子還洛陽。后來王允和士孫瑞、楊瓚謀劃刺殺董卓,暗地里結交呂布,讓呂布作內應,呂布就刺殺了董卓。
王允性情剛烈,開始怕董卓這只豺狼,所以壓抑自己,屈志相從。董卓被殲滅之后,自己認為再沒有什么患難了,在公共場合,很少溫潤的顏色,主持正道持重,不用權宜之計,因此在他下面的人,也不很擁護他。這是典型的小人得志,不可一世啊!王允開始想赦免董卓的部屬,呂布也多次勸王允。但王允懷疑說:“這些人無罪,只是跟著董卓罷了。現在如果認為他們是惡逆特赦免他們,那正好使他們自己疑惑起來,這不是使他們安定不動的辦法。”呂布又想把董卓的財物賞賜公卿、將校,王允又不準。王允平日看不起呂布,以劍客對待他。呂布也認為自己有功勞,自吹自擂,既不得意,漸漸與王允不和了。王允還殺了大儒蔡邕,原因只是因為蔡邕為董卓嘆息。我覺得王允玩陰謀詭計厲害,正大光明就不行,而且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司馬懿就能迅速安頓好曹爽的人馬以防止生變,但是王允卻不能,王允最大的錯是沒有安置好董卓的部下,將一個很好處理的小事變成了大事,共謀為亂,圍攻長安,最后被處以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