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有人感慨,“懂了很多道理,卻還是活不好這一生。” 之所以會這樣,我個人看來大抵是因為:道理穿腸過,你自睡大覺,睡者如斯,不舍晝夜。用王陽明的話來講,是知行不一,知道而不去行動,不如不知道。
? ?人生問題重重,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很多人都知道問題所在,但只有少數人直面問題,讓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大多數人都選擇逃避,害怕承受痛苦,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不斷拖延時間,甚至于會期望問題自行消失,結果引發更大的問題,
? ?我們同樣衍生了許多逃避問題的方式,如毒品、暴飲暴食、酒精,只為換得片刻的解脫。
? ?規避和逃避問題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所以榮格說:神經官能癥,是人生痛苦的代替品。
? ?人生的任何問題,如果不去解決,都不會自行消失,反而會滾雪球般的蔓延擴大,只有勇于承擔責任,認識到問題和痛苦都有非凡的價值,以積極健康的態度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消除人生的痛苦。
? ?一、推遲滿足感。想打電話給某人卻糾結的時候,往往會拖延到一定時候才打,結果一個電話過去對方關機。媽蛋,白糾結了,說白了,對你而言越是痛苦的事越要去馬上做,不要貪圖一時的舒適,放棄暫時的安逸和程度較輕的痛苦,將來就可能得到更大的滿足感。
? ?二、承擔責任。自由的反面是責任,很多時候,我們為了逃避責任,往往會舍去自由,讓別人替我們做選擇,弗洛姆在研究納粹主義和集權主義的著作【逃避自由】中寫道:為原理責任到來的 痛苦,數不清的人甘愿放棄全力,實則是在逃避自由。
? ?三、尊重事實。不管你是怎樣的人,也許你身體有缺陷,也許說話不夠流利,沒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但你就是你,只有從心理接受自我,悅納自我,心靈才能健康,過去的事兒已經發生,接受,才能放過自己。
? ?四、保持平衡。人這輩子,大抵有得有失,喪失會讓人體驗到痛苦,得到會讓人快樂,曾經有這樣一個理論:你這輩子失去和得到的都是平衡的,在你受傷害的同時也傷害別人。猛地一聽很有道理,但細細思之,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為隨意傷害別人找了完美的借口。
? 我一直都覺得,人生最好的狀態莫過于:失去了便真誠祝福,再經歷時,還如第一次一樣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