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梅花獎以后的王君安是個忙人,檔期全滿,或許只有利用微信才能完成和她的交流——感謝現代科學的昌明,讓人可以跨越時間和地域的障礙,實現溝通。
她,王君安,是怎樣一個人?
王君安少年得志,在尹派宗師尹桂芳先生的呵護與指導下,十六歲時便以一出尹派《紅樓夢》蜚聲上海灘,驚艷越劇界。后來,她又相繼獲將“文華表演獎”、“白玉蘭戲劇獎”等榮譽收入囊中。然而,在她的榮譽簿上,卻始終缺了最重要的那一樣,于是,這便成了她的一個心愿,也是她努力和堅持的一個目標——直到,她遇見了《柳永》。
曾經有老先生說,《柳永》是編劇王仁杰的“自畫像”。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柳永》又何嘗不是王君安本人的寫照?
這個劇目是她自己的選擇,所以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創腔、作曲,用的始終都是最強的班底,但排演過程卻并不順利。第一稿排出來,甚至都還沒有公演,便夭折了。后來,又有了第二稿,這一稿的演出可以說非常順利,但卻在王君安欲向自己的目標發起沖擊時折戟沉沙。“兩回雁塔名不存”,似乎是一語成讖,鎖住了場上場下兩個過于相似的人物的命運——他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正如她也是,他的文,她的戲,是是非非之間,做得自己,才是最為難能可貴的。得失之間,總有些許的不平衡,關鍵是,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別人希望你去要什么。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但是,努力過,總能夠對自己,對別人有個交代,好過什么都不去做。于是,便有了現在的第三稿。這樣“走來走去”,回首看時,她已和《柳永》相伴了五載光陰。然而這一次,她終于成功了,了了心愿,實現了目標,也告慰了恩師的在天之靈。
激動之余,她一再感謝劇組,感謝芳華,感謝老師,同時,她也感謝了一群特殊的群體——她的“君迷”。
君迷,似乎是《柳永》之外,關于王君安的另一個“話題”。在她的“君迷”的心底刻著她的名字,對她們而言,這是世界上最好聽的名字。她們狂熱地崇拜她,她是她們的梁玉書、寶玉、申郎、元宰、柳毅君子、柳夢梅、柳七哥哥……對于“君迷”,王君安多少有一些感激,因為她們天南海北地追隨著她的腳步,不計代價地為她書寫文字、繪制卡通圖、制作各種紀念品。但對于一些君迷因為沖動而惹出的小麻煩,王君安也表示很無奈:“我也控制不了她們呀。”的確,印象中王君安就是一個低調且不善表達的人,也很少流連于網絡,因此對于網上的種種風波,她確實是關心不到,不過她也借此對那些曾經被君迷們“誤傷”的人真誠地說一句:“對不起。”
年初,她收了徐偉釵為徒,這大概是她正式收入門下的第一個弟子。對于這件事,她的看法是,既然自己是尹派非遺傳承人,那就要努力承擔起尹派藝術傳承的責任,保持尹派藝術的活態傳承。“這是對于我老師最好的回報。”她說。至于演戲,她目前最大的期待就是已經開始了劇本創作的新編大戲《尹桂芳》,這是她在“梅花”之外的另一個心愿。要扮演尹桂芳,就要反串旦角,這對她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初《舞臺姐妹情》里的邢月紅讓人怎么看都覺得她還是小生的身架,但如果能夠塑造好尹桂芳,那么于她而言,將是一個比《柳永》更大的突破。
聊完了工作,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關于她的各種“八卦”。問題都是從君迷那里征集來的,這種“問君安”的寶貴機會,當然要留給那些癡愛她的“君迷”們——
你有啥業余愛好?(福州戲迷kakuxmu)
我的愛好很簡單,我喜歡走路,練功,喝茶,爬山。
在福州生活這么多年,最喜歡福州的什么地方,喜歡吃福州的什么菜?最喜歡福州的什么建筑?想過一輩子在福州安家落戶的理由是什么嗎?(貼吧戲迷月點V波心)
福州是我成長的地方,這里有我多年的好朋友們,芳華的老師們,還有我從小到大一起成長到今天的劇團姐妹們。我最喜歡福州的鼓樓區,因為我從小在這一帶生活。我喜歡吃福州的小吃;其中就是本地魚丸和肉燕。我喜歡三坊七巷,福州是一個非常適合居住的城市,冬天不冷,綠化環境好,空氣新鮮,所以我會在福州居住的。
你的“顏值”那么高,是怎么保養的?不許回答“天生麗質”。(上海戲迷川貝)
哈哈哈講真話,我一點保養都沒有,幾乎沒有去美容院,可能是我生活簡單吧,早睡早起。
你在美多年,再度開唱是出于機緣,就是有哪個moment她就決定繼續登臺了?(微博戲迷TheCommonReader)
人生一輩子都在選擇,當你覺得這是對的,那么就去義無反顧地去做吧。
你怎么總穿黑色的衣服?(貼吧戲迷君當縱意自熙怡)
黑色在任何場合都顯得特別得體大方,下次我會試試其它顏色的。
你小時候最真實的夢想是什么?不是上臺表演吧?(福州戲迷宋暉)
小時候的夢想很簡單就是想當一名老師。
只身在福州學戲,那時候最想念的是什么?那時候你想過你之后的路和想走的路嗎?有沒有想過“太苦了,老娘不想干了”!(福州戲迷虬虬)
12歲開始學戲,那時候最想念的就是回家和家人在一起過年。小時候年齡小也真的沒有什么想法,就是認認真真把太先生說的戲演好唱好就好了。做戲曲演員本來就是辛苦,再辛苦,如果自己想做,那么再累都會堅持過去的。
演寶玉大紅的時候,你知道情為何物嗎?你是怎么理解寶玉的?哪幾出表演是對你的人生路上具有特殊意義的?有何意義?(福州戲迷夢回清河)
演繹賈寶玉時期應該是我最幸福的時期,身邊有黃導演,太先生和連波老師在身邊不斷的啟發和指導。16歲的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情為何物,黃導演要我們懂得借用感情去體會和感受人物內心情感。排演紅樓夢對我幫助非常大,因為那時候的我剛從學校畢業,白紙一張,是太先生和黃導演在我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紅樓夢是小時候排的,但到現在還是記憶非常深刻。
《問君安》是一部極具個人風格的實驗性的表演方式,為何之后很長時間沒有再演出?(福州戲迷宋暉)
《問君安》個人專場的確是不錯的,我本人也很喜歡。我希望有機會再把它給復排起來獻給觀眾朋友們。
越劇對福州來說是個外來劇種,你覺得在福州推廣越劇很困難嗎?(福州戲迷宋暉)
越劇在福建是一個外來劇種,我自己覺得在福州推廣越劇比以前好多了,因為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加上高鐵動車方便,只要你有好戲,不管你在哪里演出,觀眾都會來看戲的。
到了這里,我們的溝通便結束了,而她,王君安,是怎樣一個人,我無法解答,或許你心里有更好的答案。電視里正播放著王菲的《傳奇》,聽著聽著,轉念想想,王君安似乎就是那樣一個人——只是因為在舞臺上多看了她一眼,便再也沒能忘掉她風流倜儻的身影,想她時你舉目張望,就會與她相逢在那風情萬種的曉風殘月楊柳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