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0本書之四十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

本計劃昨天讀完這本書的,今天讀書速度卻還一再放慢。雖然它更像日記一樣,記錄一些對作者來說有意義的日子與事件,且很多文字是作者對于一些事物過于詳細的描寫及感想和當時的感受,但因為不能感同身受,初讀時一直進不了狀態。

但是等讀了一部分,從文字中體會到一個又聾又盲的女孩子的世界中,只有周圍聲音帶來的微微振動感,只有雙手可以觸及到的溫度與動作,除此之外便是無盡的黑暗與永久的靜寂。這樣的她在面對事物、景色的欣喜,對知識探索的蓬勃欲望時,漸漸讓我內心瑟瑟發抖。一個健全的人,卻對生活如此敷衍,如此不求上進而虛度了許多的光陰。

每到這個時候,我需要一段時間去沉靜自己的心緒,安撫潛滋暗長的負罪與不安感。再繼續向下讀時,書中一段段文字,仿佛是對自己靈魂的鞭策,又像是對自己擁有的健康體魄的一種安慰。時常要在閱讀的時候突然停下來,像整理雜亂的毛線團一般整理自己的心境,該肯定的就表揚,否定的就勇敢面對。如此反復,就像是用書中的文字,重筑自己心靈的殼一樣。

作者雖然是一位聾盲人,但她從六歲開始啟蒙學習,十歲就寫了自己的文章并發表,雖然這之中有一些誤會。十二歲就寫一些自傳的文章發表。當然這要得益于她的家庭有金錢上的幫助,但除此之外,一切都要靠她自己,她從不曾放棄學習,她會英語、法語、德語、拉丁文和希臘文,還學習歷史、物理、天文、代數、幾何等學科,最后成功考入了哈佛的德克利夫學院。

考入一所不錯的大學,對于耳聰目明的正常人來說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卻做到了,但她沒有詳細的寫出她是怎么努力的,我想大概是她一直都在非常非常地努力,而這已經成為她的本性與習慣,所以才不自知。

書中對她大學要考試的代數與幾何有一篇文字的描寫,大學的代數與幾何是很多偏文科的學生非常頭疼的學科,無法想象作者在耳不能聽目不能視的情況下,在學習邏輯復雜嚴謹,公式繁多的理科時如何的困難。事實上她也一度崩潰,但結果證明她堅持了下來,并且成功了。

但在此之前,很多好友都真誠地勸她不要上大學,大概從小到大的學習養成的堅韌習性讓她堅定地走著屬于自己路。在她的心中,要挑戰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不斷地挑戰,不斷地學習更多知識,不斷地擴大自己的世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事實上,上了大學以后她依舊面對很多困難:

我在學習時所用的各種教材中,盲文版的教材寥寥無幾,因些,萬般無奈之下,只得請別人將教材內容拼寫在手上。因此,僅是預習功課就比其他人花的時間多。而正常人永遠不會遇到這種情況。

有時,很多事情都要“小題大做”,勞心費神,不免心浮氣躁。想到自己要費好幾小時才能讀完幾個章節,而別的同學卻在戶外嬉笑玩耍,盡情地娛樂,我就更加心理失衡。但是一會兒我就振作起精神,這種憤憤不平就在我的釋然一笑中消散殆盡了。因為要獲得真才實學,就必須敢于獨自攀爬險峰奇山。既然人生的道路上沒有坦途和捷徑,我就只有獨自跋涉迀回崎嶇的小徑了。

我一次次滑落、跌倒,甚至一蹶不振,遇上突如其來的障礙就大發雷霆,接著又控制、調節自己的脾氣,然后掙扎著站起來,繼續前行。我每前時一步,就受到一次鼓舞;得到更大的進步時,就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每一次的奮斗都是一次勝利。

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心靈在受到震撼的同時,在慢慢且艱難地改變。讓它學會發現美,發現變化,有一顆善于發現的眼睛。尊從自己的內心,傾聽內心的聲音。勇敢面對自己的目標,刀山火海勇往直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