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參考的是錢穆的《論語新解》以及傅佩榮的《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綠窗幽夢參考的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編會每天推送一則論語,與大家一起學習《論語》。歡迎大家關注,并一起學習《論語》。大家如果對每日的論語學習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討論。
今天學習《論語》公冶長篇第二十六則。
1、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2、譯文
錢穆白話試譯
先生說:“完了吧!吾沒有見一個能自己看到自己過失而又能在心上責備他自己的人呀!”
今按:顏淵不遷怒,不貳過,孔子許其好學。然則孔子之所想見,即顏淵之所愿學。孔門之學,斷當在此等處求之。或說,此章殆似顏子已死,孔子嘆好學之難遇。未知然否。
傅佩榮注解
孔子說:“算了吧,我不曾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過失就在內心自我批評的人。”
《論語》中,孔子宣稱“未見”的人呢有五種,除了本章的“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以外,還有:一、好仁者惡不仁者(【5.6】);二、剛者(【5.10】);三、好德如好色者(【9.8】);四、隱居以求志,行意以達其道之人(【16.11】)。仔細思考這五種未見之人的表現,可以了解孔子對世間的感嘆。
坦白說,看到過失之后自我反省并非難事,就看有沒有足夠的警覺心。譬如別人批評自己,不管自認為有沒有這種缺點,至少讓別人感覺有這種缺點,就應該多反省了。
【4.17】中說:“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那是看到別人的缺點而自我警醒。本章說的則是看到自己的缺點時,不自我批評。
孔子認為:“過而不改,是謂過矣”(【15.30】)。只要勇于改過,就不會受到過錯所困了。
3、綠窗幽夢學習心得
孔子感嘆,他沒有見到過能夠發現自己的錯失和不足并且在內心進行對自我的批判和攻訐的人。對于過錯,人們往往“嚴以律人、寬以待己”。自己的過錯,總是容易找一個原因輕易地原諒自己,而輕易原諒之后,是下次再犯。所以既要面對自己的過錯,還要深入思考原因找出下次不再犯錯的應對措施。一件事情發生后,如果不是偶然和客觀,那就很有可能是自己的一些處事方式有缺陷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對于這種過錯,一定要加以分析、找到改進的著力點;只有深切自省、意識到不對,才能真正下決心改正。
4、弘丹學習心得
孔子說,自己沒有見一個能自己看到自己過失而又能在心上責備他自己的人呀!首先能看到自己的過錯,承認自己的過錯,就很難,當自己犯了錯誤,別人沒有責備你,你自己在心里責備自己,也比較難做到。
很多人,覺得犯了錯誤,沒有太大的影響,也就隨即忘記了自己的錯誤。
人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只是有些錯誤影響比較大,承擔的責任也會比較重;有些錯誤比較少,也就不去在意了。
人不僅容易犯錯誤,而且容易犯同樣的錯誤。
那怎么辦呢?
有一個辦法,就是記錄錯誤。無論犯了什么錯誤,先不要責備自己,把錯誤客觀得寫下來。
我們犯了錯誤,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自責,覺得自己怎么又那么粗心,又做錯事情了,這是人之常情。然而,自責并沒什么卵用。自責只會增加負面情緒。但是,不自責,這負面情緒也無法排遣啊。
我的方法是,犯了錯誤,就先記下來,寫下事情發生的經過,造成的后果,產生錯誤的原因有哪些,以后如何杜絕犯同樣的錯誤。
當你在寫這些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排遣內心的自責。當你寫完,你知道自己為什么會犯這個錯誤,以后如何防止再犯同樣的錯誤,你心里就會好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