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試圖解決各自問題卻屢戰屢敗。最近讀《最小阻力之路》這本書幫我找到了答案
比如我們看一些勵志電影后想改變自己,買了很多課程準備給自己充電,開始的時候熱血沸騰,可是沒過多久就失去了學習改變的動力。
我們有點肥胖的時候準備下定決心減肥,跑了幾天步,節食了幾天后又開始怠慢起來,又忍不住大吃起來。
為什么會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問題越嚴重,我們越有動力去解決。而一旦情況緩和下來,我們就后繼乏力,最終半途而廢。這樣的例子,在每個人身上都經常發生。一次次失敗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
那該怎么辦?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全新的觀點:你需要用“創造力”的修煉,來重新改寫你的生命,拿回屬于你的勇氣和力量。
具體來說,你需要明白一下幾點:
第一,結構決定行為,所有的能量沿著最小阻力之路進行。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認為,是自己的心理狀態影響事情的成敗。于是,我們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也試圖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執行力。
決定事情成敗的,其實是我們生活的結構。能量總是沿著最小阻力之路流動的,我們的行為都趨向于阻力最小的道路,簡單的說,我們必須首先創造出全新的行為結構。
其實我們都是循著這樣的最小阻力的道路來生活的。比如,我們走路的時候,都喜歡走捷徑,抄近道兒,這就是阻力最小的道路。
第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小阻力之路牽引我們回到原點,就像蕩秋千一樣,覺得自己來來去去,卻并沒有進步。
當我們嘗試去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采取行動,來避免我們不想要的結果發生。那么,通常來說,問題越嚴重,我們就越會采取嚴厲的行動。
但是一旦行動奏效,問題得到緩解了,我們就不再采取行動了,就會松懈下來,結果是:問題就通通都回來了。這個過程就像蕩秋千一樣,來來回回,擺來擺去,所以往往你用盡全力,卻并沒有看到明顯的成效和進步。
我們就像圖中的小人,身上系上了兩種方向的力量的繩子。繩子的一端是我們的渴望,繩子的另一端是我們內心堅定無比的信念。
左面的那堵墻寫著“我要每天健身”,右邊的墻上寫著“我要躺著休息”,開始的時候我們篤定要向走邊走,越靠近左邊的時候的這一側對我們的施力越弱,右邊的張力也就變的越強。
當這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身體疲憊又拉著我們向“我要躺著休息”這個方向走過去。越靠近,通過口腹之欲獲得的快感越強烈,身體上“我要健身”那條橡皮筋對我們的拉力又再次變大躺著休息又再次變的了無生趣不再有吸引力。
就這樣反反復復。
第三,在創造過程中,最小阻力之路牽引著我們不斷達到理想愿景,遵循最小阻力之路我們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創造力的結構,相比之前所說的“拉力—反作用力”這個模式來說,是一個更高的結構性張力。
有兩大元素組成:一個是對于你想要創造的成就明確的愿景。
另一個是對你的現狀清楚的認識。這樣,我們就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結構性張力:愿景會提供給你強大的拉力,驅動你去行動。現狀的作用,也是驅動,通過愿景和現狀之間的落差,來推動你不斷向前,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結果。你內心的愿景越明確,就越有可能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結果。
在創造過程中,將經歷三個階段:萌芽期,同化期,完成期。
第一個階段是萌芽期
在萌芽期,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作出重點選擇,然后將所有資源都集中在這個選擇上。做選擇也是需要練習的,你必須經歷痛苦和放棄。要記住的一點是:只有一個最重要的選擇,才能讓你真正開始接下來的創造——所以,選擇你真正想要的東西,無論它是什么,當你下定決心去選擇之后,你會發現,之前所有困擾你的事,都開始煙消云散了。
第二個階段你會來到同化期
從最開始的不確定,有些擔憂,到同化期,你會大量吸收知識,發現機會,你會發現,實現自己的愿景根本就不難,你開始廣泛的學習,大量地同化知識,你甚至感到自己是無所不能的。
第三個階段是完成期
很多人會在完成期的臨門一腳敗下陣來,明明已經做了大量努力了,到最后卻總是功虧一簣。到完成期,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放手,坦然接受作品已經被創造出來。然后瀟灑地開始自己的下一段創造旅程。
此外,在創造過程中,最常遇到的是兩大障礙。
第一是時間差
也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總是比預期來得慢一些,我們要訓練自己的耐心和等待。
第二是厭惡現狀
保持對現狀客觀清醒的認識,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挑戰。而客觀真實的面對現狀,評估現狀,才能讓我們真正走完創造的旅程。
到這基本給大家分享了如何創造一個更高的結構性張力,沿著最小阻力之路,讓我們的改變變的更容易。
之所以我們大部分人遇到問題采用解決問題的方式會導致改變失敗,因為一旦問題有所解決,得到緩解,我們又會回到之前的狀態。
一個喜愛解決問題的人,一個長期用解決問題的思路來思考的人,往往是沒有創造力的。當我們熱衷于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仍然在順應環境,也始終在做著各種各樣的事情,來避免自己不想要的事情發生。我們太習慣于解決問題了,這個思路讓我們很少去認真透徹的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要超越問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真正想要的結果上。時刻提醒自己,創造的過程,就是采取行動,真正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結果。
如果對你有啟發,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本書觀點源于:《最小阻力之路》歡迎大家去閱讀此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