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王學藝
蒼山洱海,自白屬于我的那場風花雪夜。
寒風呼嘯,雪花飄飄,伸手不見五指,抬頭不見月牙。相依相擁,卿卿我我,綿綿絮語,滔滔長河,含情脈脈,欲離難舍。
郎才女貌,綾羅綢裝,公子偉岸,佳人嗚咽。刺骨寒風蹂躪著熱血澎湃之身軀,鵝毛大雪傾覆著悱惻纏綿的喘息。一切都被人間不朽的低吟烘烤消融。落地成冰,化水為泥,舒云漫卷,暗香侵襲,北風凌厲。
萬物被這一切瞬間摧枯拉朽。山河破碎,江海倒流,神趨鬼避。置身忘我的恒久絕唱或壯麗挽歌在世間連綿演繹。
大體所有的文字與影視都如此詮釋風花雪夜,所有人在想象風花雪夜這個詞語時都逃不出此之所及。
去了大理才知道風花雪夜不是這樣的,他賦予的山水是那么此情此景。說來趕得也巧,到大理那晚上陰郁的天氣開始寒風料峭,雪花飄飄,意外于客棧遭遇了一場真實的風花雪夜。
蒼山之巔白雪皚皚,鏡泊洱海深藍秀謐。大理古城就坐落在蒼山腳下,駐足洱海之畔。只身背包走彩云之南的我夜宿山腰民俗客棧。非工作裝的服務員為一男三女。男孩子高大帥氣,靚麗妹子不必贅言,入目落雁沉魚,吳儂細語,入耳骨酥人斃。勾搭曉得他們并非籍貫本地,分別來自江浙一帶。
愕然于富庶之地何以至偏僻之隅屈尊從工?笑魘如花的女生們相視不語,男生欣然相告:他們在此皆為義工,就是只干活不要工錢,老板只要負責吃住即可,一般為期在月余。
看來帥哥靚妹們都是熱愛生活,喜歡旅游的人。但與純旅游還有點兒區別,無償打工目的是在有故事的地方呆上一段時期。既體驗了當地風土民情,又不至于像我這樣的背包客走馬觀花,只是膚淺的蜻蜓點水匆匆而過。每一個地方那么多的故事傳說,那么壯美撼人的美景,千里迢迢不深入其中永遠無法感受體味,甚是惋惜。眼前就是這樣眾多群體的一小撮,省卻了食宿費用,體驗了異鄉風情。老板也樂見,客棧增加了收入,攤薄了成本。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也許是春節特殊的時間段,整個客棧貌似就我一個客人。老板蹤影不見,義工們也都很無聊的樣子,稀有的我倒成了可以“撩”的對象,姑娘小伙你一言我一語,給都是孤身在外的大家平添了幾分節日的喧囂。
紅男綠女,圍爐夜話,情之所至,人之所酣。
“來,此情此景此地,我請你喝酒!”帥哥豪邁爽快,說著起身到屋子角落商品堆去。
姑娘們嘻哈笑語:“他請你風花雪夜!”
我有點兒茫然不知所措,一瓶瓶品名風花雪夜的啤酒被帥哥“咚咚咚”甩上了桌。出門多了,知道啤酒這東西幾乎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特點取名的品牌。看來,大理也不例外。
原來,大理有著風花雪夜的傳說。哦!不是傳說,是風花雪夜之地。難不成風花雪夜這成語源自蒼山旁,洱海畔?
他們告訴我,大理有個地名叫上關,上關有種花叫木蓮花。相對上關還有個地名叫下關。下關處于山口,一年四季都有風,且很大。有時能達到八級,人站立不動能給你吹跑!去過大理者都看到過蒼山的雪,由于蒼山海拔太高,山頂氣溫相對較低,山巔的雪常年不化,是大理一道名片級風景。洱海的月也很別致,據說每到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里,欣賞倒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彩云、月亮和海水相映成趣,一幅醉人的蒼山洱海水墨圖讓人欲罷還休。
風花雪夜是大理不同的景色,又和蒼山的磅礴,洱海的柔情融合,相輔相成,相映成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理的風花雪夜竟不像書畫影視傳說的那么迷離,倒是現實的可觸可摸。這里沒看見郭靖和蓉兒一見如故,彼此傾心的蹤影。更沒看見他們晚上在上關摘花,在下關吹風,在蒼山逐雪,在洱海沐浴的場景。扯這是金庸的《射雕英雄傳》故事就源于此上古大理王國。不過大師筆下的情節多為虛構,也許虛構的太晚,若再早點不定假的后人也得想法把它辦成真,畢竟時代需要風花雪夜嘛。
窗外,風在嘯,雪在飄,蒼山朦朧,洱海燈影。客棧小屋爐火紅彤,暖意融融。八仙桌上風花雪夜之佳釀透過個個微醺的眼神泛著重影,不知此時上關的花是否綻放?下關那風能否把這幫搖曳的醉人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