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的很多文學及影視作品有一種物哀之美,在小清新的氛圍中思考人生,《深夜食堂》,《解憂雜貨鋪》和一些日劇都是通過娓娓道來一個個的人生故事,給予感悟和人生反思,用很多的人生假設,離奇的幻想和假設來證明道理。
?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時間,那你會做什么呢?
?《如果世上不再有貓》的主人公得知自己腦腫瘤晚期后,魔鬼找上門對他說:讓你身邊的某樣東西從這個世界消失,你就可以多活一天。圍繞著手機,電影,鐘表,貓的消失,他進行了對人生的回憶與反思。
? ?總是有些悲哀,手機通訊錄的名單那么長,最后可以去聯系的人卻寥寥無幾,一味追求無數并非真正重要的事物,走到人生的終點附近才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看著回不去的過去與走不到的將來悵然若失,對那么多習以為常的事情到將要失去時才幡然醒悟它們的珍貴,我們總是從自己選擇的人生,看另一種可能,然后感到羨慕,后悔。在足以聊慰的年華里發現也有那么多美好的小確幸:陽臺上自己一點點看著養大的小植物,大夏天捧著挖的半邊冰鎮大西瓜,吃火鍋熱辣出的眼淚,酒足飯飽后抹一抹嘴角,那些在生活里掙扎的痛苦與歡樂,爭吵與歡笑都是生命繽紛的顏色。
? ?史鐵生寫過一段話:“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都丟了?便覺得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天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也就是像當你抱怨自己沒有鞋子穿的時候,卻發現有些人沒有腳。而對于走到人生邊上的人來說,其實我們能健健康康地活著就已是最大的幸福,也許有突如其來的變故才發現過去的日子多么值得懷念,當停在某個時間節點上回望,現在也并不一定是現在,可能是另一個過去和將來。有人說我們用初中三年去盼望高中三年,用高中三年去憧憬大學四年,而用大學四年去懷念中學六年,最終我們用一生去懷念我們的青春。向前向后看都是憧憬和懷舊,而當下是我們所擁有和經歷的,珍惜當下也就是另一層面地珍惜過去和將來,當下怎樣也決定了過去與未來怎樣。
? ?每個人面對的生命盡頭都是一樣的,無非是死亡。而過程的意義在于如何活,如果只是活命,根本無意義,饅頭米飯都可以解決活著的問題,而真正的生活是你怎么吃,怎樣面對這不長不短的人生。意義或大或小,需要用一生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