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8活在當下的小魚活在當下的小魚
學校申請、機票、簽證這些事搞定后,租房就是頭件大事了。要在墨爾本生活一個月,住酒店可能負擔不起,而且也不能煮飯。
住民宿是個不錯的選擇,有Airbnb帳戶呢,而且用過幾次在境外租房,算是比較熟悉了。民宿的好處是可以充分地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如果房東是個Nice的本地人,你既可以從他那兒得到第一手的生活指導,也可以趁機學一下語言,說不定還因此交個外國朋友——很多Airbnb房東的自我介紹里都把自己描述得如此開放友善。
很快我會發現,這不過出于我的美好想像。
租房當然首選Airbnb
在學校敲定之后, 我們開始找那附近的民宿,想著最好可以走路上學,那么租車的費用能省下一筆。聯系了女兒要上的學校附近的幾個Airbnb房東,都沒有特別合適的,因為我們是一個家庭大小4口,小的房間住不下,兩間似乎又不劃算,在附近、又有那么大房間的還真是不多。
環境優美的大HOUSE,出門就是一大片綠地,我們只是租住其中的一間。
Airbnb,這家號稱全球最大的民宿租賃平臺上,你想找一間房或者是一套房,是公寓還是別墅,都有得選。用郵箱注冊個帳號,開通一個可以扣款的信用卡就可以滿世界地租房了。
一般有點英文基礎,郵件往來還是能對付的,大不了下個翻譯軟件。因為不是即時通訊,郵件往來會有遲滯。Airbnb上的房東對于房屋的情況,比如有寵物這件事一般都會做說明,但房東的生活習慣就無法一一透露,而且也很難三言兩語描述。
所以住民宿,這是一個需要在之前的郵件往來中盡可能詳盡地溝通的一面。屆時你天天炒菜做飯,煙熏火燎對方是否允許?就算同意,也需要和房東或者其他租客錯開時間,其次是有些飲食上的避諱也需要早早說清楚。
墨爾本的民宿也有公寓式的,但煮飯沒那么方便。酒店式公寓在市中心多一些,一晚的租金也都在千元人民幣以上。所以說,有了Airbnb還是方便得多,只不過如果是在國內的暑假國人外出的高峰期成行,那一定要是早早地定下來住的地方,遲一步合適的房間恐怕早已被人預訂一空。
不過,當地留學生甚至是華人更愿意用億憶網(WWW.YEEYI.COM)去找尋相關的信息。這是一個在澳洲華人和留學生中使用比較普遍的網站,上面會發布從二手家具轉讓、到租房,從找工作到招聘,甚至留學移民的各類實用信息。相比較而言,這個網站上的房東也以華人為多,語言溝通與生活習慣可能更方便。
我們好彩有一個朋友的朋友可以依靠,她在那邊已經兩年多,熟門熟路,所以在Airbnb上的搜索與郵件往來也是有一搭沒一搭。一個朋友的弟弟在墨村留學,我們去時正好是他的假期,朋友說動她弟弟將他的公寓房留給我們。不過這條路在最后有了變故,我們只好緊急向朋友求援,請她幫忙找房子。
幸好有這位新朋友幫忙,幾乎是在最后一刻幫我們租到了一間比較大、可以住房得下一家4口的房間,350澳幣一周,水電費另外算。這已經算是比較優惠的價格了。墨爾本的房租比較貴,別墅房間分租方式較為多見,在Airbnb網站上,這樣的一間房一般一個月的租金在1.5萬人民幣以上。
女兒班上另一個來自上海的兩個同學和媽媽就租住在學校附近,走路上學。問過那兩家租住澳洲人房間的媽媽,她們說和房東也沒有什么交流,也就是能問一些簡單的問題,雙方都禮貌客氣,保持距離。
另外一位在學校里碰到交換生的媽媽,恰好租住在我之前郵件往來聯系過的一位澳洲人PETER,所以我問她租住的感覺怎么樣,她說家里亂糟糟的,又有兩只狗,特別不適應又無奈。聽上去并不是好評,可見之前我在網上看到的描述,還是有出入的。
有親友在澳洲又可以投靠的話當然不錯。我們碰到一個來自上海的家庭,爸爸帶著兒子來上學,他們一起住在已移民的同學家。我問他要不要交房租,他說和同學從小一起長大,因為關系好不用交房租,但會幫忙買食品之類,也算是一種方式的補償。
租房的自理與共享是有規矩的
在墨爾本租房后才知道,有一個規則很多國內的人可能不理解,澳洲的租房原則上是空房的價格。家具可能不齊,如果你要在里面煮飯之類,廚具等等之類是要自己配備的。有針對當地留學生的房間,甚至床也需要租客自己配備,有家具的會另外加一筆費用。
我們在這個房子里生活了一個月,生活用品的購買也是必須的,盡管明知有的東西是用不完的、看上去很浪費也沒辦法。比如取暖設備。墨爾本的冬天出乎我們意料的冷,我們只好自己購買了一個Heater,通上電就能用。好在也不算太貴,幾十塊錢澳幣。天氣一暖和其實就用不上了,可是那幾天晚上冷到了零度左右,沒有它是完全不行的。
霍巴特海邊的老房子,照片拍出來就象是在夢境里一樣。
此外,因為是合租,大House里不只你一家人,又是一個月時間,恐怕和近鄰的關系也是個問題。
我們租住的大房子里,樓上住了兩個留學生,平時主要在上面學習,可也偶爾下來做飯洗衣之類。我們也就打個照面簡單說幾句,因為不知道有個洗臉盆是其中一個女孩的,用它洗了下衣服,結果女孩特別不高興,我們又去華人開的雜貨店買了一個新盆還給她。
當然也不是所有國內去的留學生都是這樣,我們租的那套房上下兩層有6間,在我們走的時候每一間都有租客。后邊來的兩個女孩和我們一家就很聊得來,感覺相處要容易得多。但這也僅限于此。
廚房那一片天地是共用的,但灶具、冰箱食物,甚至洗潔精之類都要分得清清楚楚。這間房的一堆,那間房的一堆。我們用的前租客留下來的鍋相當不好用,但也只能一天一天地湊合著做最簡單方便的餐食,眼見著另幾家更好用的鍋也不好意思開口借用。
我們還是很能接受這一點的。這和小器還是大方沒有關系,而是在異域環境中的一種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劃清界限,彼此尊重,保持距離。這樣的關系也簡單,免得有什么人情負累。
學生午餐自帶,女兒感嘆澳洲的食物好吃
上學第一天的早晨就是一場亂仗——來接我們的車已經在外面等著了, 我們還連早餐都沒準備好。只能手忙腳亂地弄出一個夾了生菜、芝士、火腿片加煎蛋的夾心面包塞進小保溫罐里,給女兒帶去學校應付中午的午餐。
澳洲的學校一般是沒有食堂的,所有的學生都需要自帶簡單的午餐。當然學校一般也會有一個賣披薩、熱狗、三明治之類的小食品部,品種單調不說,價格也不便宜。所以,更多的中國家長們都是選擇讓孩子自帶午餐去學校,這需要前一或者一大早準備。
本地的孩子們通常帶的都是一兩塊三明治,我后來發現在超市或者711便利店里的三明治還真是不少,用料扎實而且味道也不錯,真的能當飯吃。
澳洲人玩文字游戲,各種商品.99的價格也常見。當季產本地水果可真是不貴。
但是就算是三明治好吃,中國的家長和孩子們恐怕都還是不習慣天天中午吃這個。逛超市發現很多半成品的食物,比如已經炸好的土豆餅,比如有各種塊莖蔬菜速凍的成袋炒飯配料,只需加熱的各類披薩等。后來做的最多的是蝦仁蛋炒飯之類,前一晚燜好米飯,早晨用半成品蔬菜燴一燴,裝入保溫杯里到中午還是熱的。
澳洲孩子帶的午餐真的很簡單——觀念不同,父母不認為一頓午餐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填飽肚子就可以。再說學校上午有Snacktime,孩子們除了三明治還有一些自己喜歡的小零食——這也是女兒最喜歡的澳洲學校優點之一。況且下午下課早,回到家也可以來點下午茶點,一日多餐其實也符合健康飲食規律。
國內的學校怎么可能有Snacktime?食物都不準帶到學校去!所以回到深圳,新學期開學我們給女兒轉了學,從一間名校轉到了一個民校,女兒每天放學回來說到上午下午課間都有點心吃,開心得不得了。
論到吃上面,澳洲也是一個農產品生產大國,蔬菜水果水產品及肉類的質量又高,價格也并不想人們想像的那么高。如果你不是天天去外面吃飯而是在家里自己煮飯,一個月一家人這一塊的開支也就7、8000元人民幣可以打住。
我們第一個晚上的晚餐,是在超市買了小肥羊火鍋底料(附近的一家香港超市,你能想得到的食品都買得到),用幾塊雞腿煮了湯,燙了羊肉片、土豆片、小白菜之類,吃起來就發覺羊肉不膻又嫩味道鮮美、葉菜也是菜味充足,連女兒都直呼好吃,回到深圳后一段時間都還在懷念澳洲的食物。
來之前就知道墨爾本的物價高,但是到了超市走一圈發現牛羊肉豬肉比深圳還便宜,3、40一斤的已經很好。干干凈凈一大棵的西生菜、花菜、包菜、西芹等也不過10元多人民幣。
超市里的羊排10多塊錢一公斤,一點兒也不象我們在山姆會員店買的蘇尼特羊排有那么多的肥肉,口感還嫩而香。澳洲對于飼養牲畜有嚴格的規定,多少面積的草場允許放牧多少只,所以羊兒也沒有長那么多肥肉。我常用羊排做新疆手抓飯,晚上留一點第二天早晨加熱裝入女兒的保溫罐,就成了她的午餐。這是個偷懶的辦法,可女兒并不反對,連說好吃。
可能是因為空氣比較好沒什么污染,花菜上面不會有那些黑點,葉菜很少灰塵,沖兩下就入鍋了。西生菜更是不用洗,直接掰了下來就可以做三明治。很關鍵的一條是,食品安全令人放心,你不用擔心這些蔬菜或者是肉類有什么超標藥物之類。
令人放心的還不止食品,澳洲暢銷的一種洗潔精,號稱是可以喝的!網上有不少人在做這個洗潔精的代購,國內很多人買過。喝就算了,但是你想想它的殘留程度有多低!?
也有些蔬菜比較貴,比如我們這邊幾塊錢一斤的生姜,在澳洲超市里賣合人民幣大約7、80一斤。蕃茄也有點小貴,大約因為是冬季產量低價格也在10多塊一斤。
集市上的新鮮蔬菜,看著都特別吊人胃口。
我也特別懷念澳洲面包的滋味。因為早餐基本都做三明治,我們不時需要買面包。在街上的一間烘焙店買了一長條全麥吐司,是那種切下來有17、8片的,密密一層芝麻,也不過2.5澳幣,比國內面包店的吐司便宜一半。最主要是那個口感,吃下去馬上能感覺到濃郁的麥香味,讓我馬上想到小時候吃那些純有機小麥粉饅頭的味道。
我也懷念在一個車站附近的中餐館“西安名吃”店里‘吃過一碗牛肉酸辣粉,60塊錢一大海碗,用料特別足,又不會因為放多味精吃完后口渴,吃得我那個過癮啊,嘖嘖。
我想,一定是澳洲的食材好,所以才能做好出那么美味的東西。就這一點而言,墨爾本生活的品質一下就和深圳拉開了一個檔次。
體驗澳洲式戶外燒烤,差一點就鬧了個笑話
在社區公園我們點著了個燒烤爐,兩個媽去買食品,我帶著幾個小的在草地上玩。一會兒的功夫爐子被一家澳洲人用上了,他們走過來看周圍沒人,爐子上沒食物,直接放上自家帶的食品開始燒烤。
我在遠處看著有點著急:等下兩個媽回來,我們豈不是沒爐子用了?這會兒都餓了,她們一回來沒爐子烤東西怎么辦?上前告訴別人我們要用這個爐子?這顯然也不禮貌,畢竟我們還兩手空空,再說我那點可憐的英語也應付不來這稍有點復雜的“溝通”
這一處林間草地的6、7個爐子都圍著人,暫時沒有空位置。
我只好按兵不動,帶幾個娃玩的同時留意觀察。約半個小時后,另一處爐子空出來,我上前去點火,用一保溫杯放在爐邊,以示有主兒。
但其實真是想多了。也就一個小時,之前被“橫刀奪愛”的那個爐子也騰出來了。白人四口之家燒烤完、吃完,清理得干干凈凈走人了。
一度有的“占住個位置”的想法,令我自己尋思一下都覺得臉紅。幸好沒有去和別人“交涉”,那真的是要被人恥笑的。
方盒子一樣的東東其實是兩個燒烤爐,幾乎每個社區公園都有。
澳洲人少,資源豐富,就象這些公用燒烤爐,真的不用搶、不用“占個坑”的。
另一個原因是,澳式燒烤也簡單。燒烤爐類似鐵板燒,上面就光滑的不銹鋼板做烤盤,一般都有蓋板。下面的按鈕按住幾秒,能看到一個小燈亮了,爐火正在加熱烤盤。人們將吸油紙一鋪,講究一點的用錫紙一包,放進去超市買來的鮮肉腸、腌制雞翅、牛排之類,蓋上蓋子時不時地再翻一翻,食物就已經烤得金黃色滋滋冒油。
爐子不遠的草地上有桌椅供就餐用,很多人是直接圍爐而立,就著自帶的啤酒飲料,邊聊邊吃。
爐火會定時熄滅,以防浪費能源,需要多次加熱時就多按幾次開關。
澳洲人家來到這兒,一個多鐘頭連燒帶吃搞定,而后花更多時間踩單車、劃船、或者是漫步、玩球之類,充分享受戶外的樂趣。
簡單快捷的野餐方式,也方便后來的人繼續使用,免得一直占用公共資源。
這種標準烤爐幾乎每個社區公園都有,一開始我還納悶它們是怎樣付費,因為看不到管理人員。用過之后才知道,這種爐子不僅免費,而且連幾歲的孩子都可以打開,既安全,又沒有什么煙熏火燎之虞。
帶我們來這個公園的新移民朋友說:在澳洲,什么事都變得簡單了。
您瞧,公園里的燒烤就是一例吧?只要你別把事想復雜,事情原本簡單。
TIPS:冬天去墨爾本,羽絨服是要帶的
去墨爾本之前當地的朋友一再囑咐要帶羽絨服去,我還很有一點兒不以為然。印象中的澳洲一年四季都是陽光燦爛,哪會有那么冷呢?!陽光燦爛是真的,但是云彩一會兒就飄過來了,溫度驟然降低。要命的是還有強勁的陰風,當地會人稱之為“墨爾本的妖風”。風力大時四五級以上是有的,攜帶著冷雨足足能把人吹透了。
墨爾本的冬天冷到什么程度?就是我們一家幾個人都先后被凍感冒了,女兒因為晚上咳嗽不止還去當也醫院看了個巨貴的急診。我們里三層外三層地把帶來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可是出門去能驚訝地見到當地大人小孩穿著短褲在外面晃、去上學。反差那個大啊,以至于我們總覺得自己一點兒也不健康。
不過,就算沒有帶夠過冬的衣物,在墨爾本現買也不是問題。幾個大的連鎖超市如K-MART、Target、Woolworths里的服裝有的便宜到令人不敢相信,幾塊澳幣一件的比比皆是。如果想上檔次一點的,可以去david jones、Myer這樣的品牌店,一站購齊還有退稅。號稱南半球最大的購物中心——墨爾本的Chadstone里有頂級的國際大牌,但更多是一些二三線品牌。
下一篇預告:租車是必須滴,鬧笑話交學費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