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jié)這天,還不忘學習編程的同學都是折翼的天使,于是百度前端學院就給了我們一個通過跪鍵盤來發(fā)泄的機會 -- 前端熱身賽。
足足火了一把前端社群。
15 號就要過去的今天,不知道你是否還在堅持熱身?
Come on,也就 Step 0, 1, 2, 3, 4, done。
既然如百度前端技術學院所說,這是一個“面向大學生的前端技術學習平臺”,那么身為大學生的我,就豪邁攻克之,正如以下攻略所示。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感謝一波 @discountry 的前期解答做參考,和廣大 FCC 知友及時指迷。
Step 0. Unlock
一筆畫出折線,穿過圖中的 9 個點,折現(xiàn)個數(shù)最少。只要知道這整個灰色畫布都可以畫,大膽的突破慣性思維,將線畫長點即可只用 4 條折線過關。
否則,慣性思維下,最優(yōu)解為 5 ,總是多那么一條。
Step 1.
乍眼一看,除了 “Step1 找出下一關地址” 再看不到什么,點擊 “Ctrl + A” (Mac 下 Command + A) 將隱藏文字全選出來。亦或,打開瀏覽器“開發(fā)者工具”在源代碼里搜尋蹤跡。
<i>Iy9CQzY3QTA4MzM1NkM4MzU5NEJDQzU3RUQxMzNENEE1MjU2N0U0Qg==</i>
“==” 號應該算作提醒,前面的就是密碼,直奔答案,Base 64 解碼之。
解碼后又出來一串字母,“#/” 開頭,肯定是 URL 地址。別問我為什么知道這串字母需要解碼,解碼答案肯定是 URL 地址~我可是在去年校內(nèi)實驗室免試題里見過這個套路的,不會告訴你的。(逃
Step.2
為了更好的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逃... ,我們需要揭破“上帝的窗”,找到它的高度。
可以看到,在開發(fā)者工具中用以下代碼實現(xiàn)。
$(window).height();
385,那就把鎖撥到 385,然而頁面不能直接撥鎖,否則 999 種答案,一個個撥即可 (???)。
頁面源碼里,看到負責鎖中數(shù)字的 Div 里有 style="top: -280px"
字樣,修改后鎖輪會轉,便可以試試用 px 值轉動鎖輪。每 60 px 轉一個數(shù)字。
那么有趣的事情來了,這個 385px 并不是唯一值,把開發(fā)者工具伸展開蓋住頁面,答案就不是 385px 了。既然頁面默認是 521 px 這種虐狗狗的值,其實不需要撥鎖,把 window 的 height 調整至 521 px 即可。
Step.3
說實話,在這關之前,我只是只聞“CSS3”其名,不見其身。這次也領教了一番。
CSS3,網(wǎng)頁樣式控制新標準,早在 2001 年 5 月,W3C 就著手開始準備開發(fā) 第三版規(guī)范,其中的變形(transform)、轉換(transition)和動畫(animation)屬性,實為亮點。
用類選擇器選取三個字母(題目已經(jīng)自動選擇),依靠 transform 移動到相應位置。
這里用到的 transform 屬性的值有:
translate(x ,y) 定義 2D 轉換(位移)。
scale(x, y) 定義 2D 縮放轉換。
scaleX(x) 通過設置 X 軸的值來定義縮放轉換(鏡像)。
rotate(angle) 定義 2D 旋轉,在參數(shù)中規(guī)定角度。
需知,不能同時定義兩個 transform 屬性,要寫在一起,并且還需要注意順序。更多的屬性值可以參考 W3School 的 CSS3 transform 屬性。
Step.4
沒有忘記的話,去年學院就有游戲挑戰(zhàn)壓軸,作為這次熱身賽的壓軸,不出所料,“游戲”依舊,多彩。
依提示,在框框里調用移動小球 api ,補全函數(shù)。
左轉右轉一個慢動作。
在哪里轉,函數(shù)參數(shù) x, y 便派上了用場。
“82,46” 便是從地圖左上角開始像素坐標,在這里,右轉。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同時在一個點上定義兩個方向的轉向,哪怕調整順序也不行,需要錯開幾個像素。
以下代碼只采集到了四個星星,僅供參考。
function moveBall(ball) {
var right = (x, y) => ball.at(x, y, ball => ball.turnRight());
var left = (x, y) => ball.at(x, y, ball => ball.turnLeft());
var back = (x, y) => ball.at(x, y, ball => ball.turnBack());
right(82, 46);
left(82, 130);
left(270, 130);
right(270, 46);
right(365, 46);
right(365, 470);
back(20, 470);
left(372, 470);
right(372, 185);
right(575, 185);
left(575, 475);
}
Never End
19 年前還是個胎兒的時候,怎會想到今天我居然寫了個假攻略,真軟文。
歡迎掃碼加入“2017百度前端學院抱團群”,一起迎接技術學院課程任務 2 月 24 日的正式上線。人滿的話,關注訂閱號有我的微信二維碼哦。
來。不。及。解。釋。了。快。抱(shang)。團(che)。
簡友須知:大咖專題文章不讓投放二維碼哦,主頁有碼。
- Hello,我是韓亦樂,現(xiàn)任本科軟工男一枚。軟件工程專業(yè)的一路學習中,我有很多感悟,也享受持續(xù)分享的過程。如果想了解更多或能及時收到我的最新文章,歡迎訂閱我的個人微信號:韓亦樂。我的簡書個人主頁中,有我的訂閱號二維碼和 Github 主頁地址;我的知乎主頁 中也會堅持產(chǎn)出,歡迎關注。
- 本文內(nèi)部編號經(jīng)由我的 Github 相關倉庫統(tǒng)一管理;本文可能發(fā)布在多個平臺但僅在上述倉庫中長期維護;本文同時采用【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yè)性使用-禁止演繹 4.0 國際許可協(xié)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