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標,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備受議論的話題。無論從風險控制還是法律法規,拆標都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在實際運營中,尤其對于新平臺,合理拆標又是一種辦法。
大部分投資者都喜歡短平快的項目,認為短平快的風險低,這就導致了市場上一些平臺暗自進行拆標。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01.
拆標,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金額上的拆標。比如,平臺會把100萬6個月的標拆成是20萬6個月的5個小標。
一種是期限上的拆標。平臺會把一個期限是10個月金額是100萬的標的拆分為10期,每一個標的期限是1個月,金額是10萬。這就有借舊還新的嫌疑,監管早有規定,平臺不允許去拆借款標的借款周期。
對于一些新平臺來說,如果不拆標,就難以發展。舉個栗子,一個新平臺,周融資能力在1000萬,但這時,有一個1200萬的標,如果不拆金額,直接進行投標,滿標的時間長于一周,會加重投資人的觀望心態。如此循環下去,平臺無法正常運營。
相反,拆標更能帶動平臺的人氣,符合投資人的心理,對于一個新平臺而言,人氣至關重要。
拆標的風險是看得見的,但是,如果一個新平臺從來不拆標,一切都是剛好,那我們更需要小心了。
有一種可能,就是平臺在線下已經拆好標,做了一系列手腳后再放到線上進行投標,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屬于作假標。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約標,一般平臺承諾的要求會高很多,對平臺與投資人都不利,而且資金大進大出,容易造成資金鏈緊張。文賁之前在一家P2P公司做理財,發現就有這樣的情況。
02.
如果一個平臺,1個月、3個月的標有很多,甚至還會有7-15天的標,需要小心了。
那么,在選擇平臺標的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注意了,不要片面的貪圖短平快,有的時候,除去那些自融、跑路的平臺,對于那些優質的平臺來說,6個月以上的長期的標反而更加安全。
如何看出平臺拆標,尤其是拆期限的標呢?
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注意借款人的資料是否透明,借款期限和借款用途以及還款來源方面是否匹配,做好調研。
最主要的,還是看平臺上借款項目的借款額度與借款期限。如果借款的額度為100萬,一次發標卻是10萬,那肯定是拆標了。
而且出現拆標的情況,你會發現平臺上某借款單位會頻繁出現,如果這樣,你就一定要警惕了。
所以風險埋伏的地方,有時候并不像我們想的那樣,許多人認為短標風險小,孰不知,一些騙子平臺正利用了這個心理,編織了一張精美的漁網,等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