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臨床實驗室》用連續兩期串講了關于高敏心肌肌鈣蛋白的各個應用要點和難點,給了筆者不少啟示。若要細細品讀,可是要費些時日。現將其中好玩實用的Tips摘抄下來,供大家擴展,有興趣的話建議看整篇,一定會讓大家獲益匪淺的。
其中王治國先生的“高敏心肌肌鈣蛋白檢測:從改進的分析性能到加強風險分層”通過全面的綜述,整合了所有有關hs-cTn檢測的臨床知識,以幫助實驗室優化其實踐應用,篇幅很長,大概我要分幾部分來歸納。
前言
隨著心肌肌鈣蛋白(cTn)檢測性能的不斷進步,其優越的診斷準確性已經開始逐步取代比如“心肌酶譜”等非特異性的生物標志物。
(敲黑板……重點來了……)
重要的是cTn濃度升高是典型的心肌損傷,但不是缺血導致的心肌壞死。
MI的診斷,除了生物標志物的升高之外,至少需要以下的一項:
+ 缺血的癥狀
+ 心電圖(ECG)上顯示缺血性的改變
+ 影像學證明有新的存活心肌的丟失或新的室壁運動異常
+ 造影或尸檢確定冠狀動脈血栓
心急(?)損傷時肌鈣蛋白的釋放
肌鈣蛋白復合體三種蛋白亞基:TnI - TnT- TnC,TnI和TnT幾乎為心臟特有,心肌壞死時最敏感、最特異。
cTnI 和 cTnT主要在心肌細胞支持結構上,少數游離在細胞質中。 因此,心肌損傷后cTn釋放“包括最初從細胞質中快速釋放及后續從具有結構的復合物中逐步釋放。”
hs-cTn免疫檢測
大意是,幾個廠家在多年實踐中不斷改進cTn 檢測,改變抗體構型,并附加封閉試劑去除噪音,來提升低濃度下 cTn 檢測性能。
定義hs-cTn檢測中的重要特征
(還是那幾個老生常談的特征,選幾個重要的……)
由IFCC推薦:
- cTn 濃度是可檢測的,并在>=50%的健康個體中可準確測量。
- 在第99百分位數處的精密度,CV<=10%
- 對于可接受的偏倚的質量要求是在15%范圍內,大于這個范圍可能導致處于關鍵決策限的陽性或陰性患者數目增加。
- 常見干擾(溶血脂血黃疸,自身抗體等),尤其在低濃度水平,不應影響其檢測。
目前的 hs-cTn 檢測效率已遠高于IFCC推薦的50%的檢測 能力。
cTn檢測標準化現狀
cTnI和cTnT之間在結構、釋放、清除上的差異致二者之間不能直接比較。
cTn新舊檢測方法之間缺乏一致化,在低水平處相關性不好。
過去的幾年已經實現cTnT檢測可比性的優化,但缺乏具有互換性的cTnI檢測有證標準物質。
如果不對識別位點數目和表位在cTnI商業制造商間進行標準化,hs-cTn檢測完全標準化是不可能的。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