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著是為了學習,也就是進步。學習是向前的,生命充滿了變化、不確定性與艱辛的課程。困難是一所很好的學校。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喚醒。通往知識最好的路徑是通過經驗。經驗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心靈是復雜的也是神秘的。我不相信上帝。我只知道人的心靈需要一個上帝。
世界上如此需要痛苦和麻煩。來練就一份智慧,將鍛造為靈魂。世間就是一所學校,人心在其間用上千種不同的方式體會受傷。
在痛苦中學習成長,在面對死亡時學會生存,在悲傷中學會堅強,我們生命的旅程是持續的學習、改變與成長。
靈魂的定義是:一種神秘的,引領著我們的,一無二的,可成長的,永生不死的人類精神。我們來到世上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學習竭盡全力成為最好的自己。只有全力以赴聽從潛意識的指引,不斷學習,發現自己的天賦,我們才能實現那些難以言說的,獨特的,內在可能性。我們只能成為特定的某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
所謂的自我實現,應該是生命視為一連串學習與成長的過程。在童年階段人大部分的學習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
嬰幼兒期,嬰兒需要與他人建立特定的感觀關系:接觸、微笑、聲音等,才能在身體上正常發育,到達心靈的成長。需要不斷地提供刺激,能夠促進他們的社會與心理能力。
9個月前,嬰兒沒有自我界限,不會區分他的手臂和媽好的手臂。稱之為被動。
9個月以后,自我意識開始產生,能夠覺知區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2歲大時,很熟悉是我界限。但不清楚他的力量邊限。屬于嬰兒自戀期。此時他們認為自己擁有無盡的力量,象暴君似的指使周圍的人事物為他所用。隨著溫和而堅持的說不,心理上從上將變成二等兵。
3歲時,沒有被那些挫折和羞辱擊倒,就能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開始建立社會化的基礎。學習喜歡必須做的事,仍然是被動的。他一個完整的家庭中孩童學習的對象當然是父母。兒童很自然的認為父母做事的方式就是理所當然的方式。此時爸爸媽媽行為自律,兒童就會自然無意識的做到自律。這個階段也是學習情緒與理性智慧的開始。發現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情商就是對情緒的掌控能力。能夠掌握自己情緒的人往往情商很高。也就是自律的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
在掌握情緒方面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自我覺察”也就是超情商。這是一種抽身而出,反觀自己情緒的能力。這種自我覺察的能力非常重要,能夠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一個左腦理智勝于右腦直覺的文化中,情商受到了非常大的阻礙:在兒童階段學會了壓抑情緒,對情緒感到不自在的成年人,往往責備他們不要這么感覺。你能教導兒童接受自己情緒,在了解情緒的基礎上掌控自己的情緒。
兒童階段的被動學習在情緒和智力上都非常重要,成年后的主動學習才具有最終極的重要性。只要有決心,在人生后四分之三的時間里,我們完全可以做到最大的改變和成長。人生的晚期是用來治療他在早起做的所有愚行、偏見和錯誤的想法。成年后的主動學習不僅可能而且非常值得追求。
成長與意志:意志是一個人所能獲得的最高獎賞之一,另一個是感恩的心,堅強的意志不同意病態的固執。他是一種促進生命成長的決心和持續的去的堅持。固執是對生命力的禁錮包括堅持腐朽的觀念,頑固不化,極力阻礙自己或他人的成長,甚至壓制別人的生命力。他們一直是神秘的,一直堅強的人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效果較好,不管機會多小他們都能獲得奇跡班治愈。任何恩賜都是潛在的詛咒。兩面性。愛讓我們的無私的付出過程中,不僅澆灌對方的心甜,也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成長。從經驗中學習尤其是對自己生命經驗的沉思:也就是抽出一點點的經驗,然后軋取最高的精華。我們不僅有覺察外在的經驗,也要有覺察內在的經驗,才能促進精神的成長。失敗與成功能夠引導一個人向內覺察。讓她的內心開始真正的學習。
擺托自戀:
自戀的人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覺得世界上如果離了他們,就無法繼續存在,這些人缺乏共情能力,體會不到別人的感受也無法站到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學習就是承認世界上不是單單繞著我們一個人賺的。健康的人會通過正常百度自戀但謙你今天是必須提升意識學習為他人著想。成長休息相互相成我沒有休息意識就越來越提升。
兩歲是生命脆弱的羞辱的階段,父母盡可能對孩子溫柔些,但為了使孩子順從,不自覺的羞辱孩子。我認為無法擺脫自戀就是根源于過度的羞辱。
遠離嬰兒的自戀是第一步,青春期會有遠離第二次機會。如果不能給擺脫,自戀最后就變成一個自以為是,空虛孤獨,令人討厭的人。擺脫自戀,對他人更關心,也更能在乎別人的感受想法。要想別人怎么待你,你就要怎樣待別人。要成長我們就必須學會辨認尊重對方的差異。擺脫自戀是合作的關鍵可以讓不同的人發揮不同的智慧和力量。
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珍惜自己的價值學會自愛。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會表現的誠實和謙虛。自知自明。不吸取教訓,加以彌補這就是自戀。接納自己的缺點,珍惜自己的優點這就是自愛。
重視自己珍惜自己是我們心理成長的關鍵。一個決定接受心理治療的恰恰是自己的自愛行為。如果童年得到父母的關心愛護和珍惜,我們內心深處就會有價值,值得珍惜。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價值,價值讓我們懂得珍惜自己,也是最強的自我價值感。童年獲得的原始自我價值感是我們心理健康的原動力,既使遇到重大打擊和挫折,那種根深蒂固的自尊,自愛,自信。也會讓我們鼓起勇氣勇敢的戰勝困難。
至少現在可以有兩種方法重建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一種方法是心理治療在過程中心理醫生成為父母的替身,持續的表達對患者的重視,來讓他們獲得自尊和自愛,經過長期的治療,就能達到效果。另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將生活體驗上升為生命體驗,從而獲得一種自我覺察的能力。最需要人具有極強的悟性和反省精神。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生命最艱難的時候,或生命遭到威脅的時候。
自戀與死亡:自戀是一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看得很大很重要。現實自己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么重要,必然會導致內心與外界的沖突讓我們備受傷害。也是一種自尊受到傷害時我們稱為自戀性傷害。最嚴重的事造成死亡傷害最大,也是一種威脅人們的自戀。
面對死亡的恐懼。應對有兩種方法平常的方法就是不去理她限制自己的覺和。聰明的方法是盡早去面對死亡,對死亡的恐懼實際上是對生命的眷戀。人終究逃脫不了死亡,不管我們多么熱愛生命,對生命那么眷戀,死亡終會來臨,死亡可以讓我們變得謙卑,徹底擺脫自戀。既然生命都可以放棄,還有什么東西不可以放棄的呢?當我們不再感覺自己是那么的自大那么的重要那么的不可一世這恰恰是學習的基礎。當我們不再感覺自己時時需要保護時,我就能夠將目光關心他人,于是開始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逐漸忘記自己的存在,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所以把自己縮得越小我們看見的世界越大。
擺脫自戀自路就是通往生命意義之路。凡是為我放棄生命的人,都會獲得生命。
學習死亡:死亡的過程中有五種情緒階段:分別是:否認、憤怒丶討價還價、沮喪絕望、最終的接受。? 如果能夠經歷沮喪絕望的階段他們就能夠熬出頭進入第五階段接受。這個階段充滿了平靜與安寧,甚至,還有光明。接受死亡的人心中自有光明。仿佛他們已經死亡然后在心靈上獲得重生。大多數人死亡時并沒有達到這種接受的階段,他們在最后一刻仍然停留在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或者沮喪絕望階段,這是因為沮喪絕望階段是這么的痛苦與艱難,剛碰到沮喪絕望時,大多的人會撤退到否認憤怒或討價還價階段。這些階段歷程不僅適用于死亡所引起的情緒反應,也適于生命中所有需要舍棄的時刻。
成熟健康的心靈是具有彈性的,隨著情況的變化我們必須嘗試在相互沖突的需求丶目標責任與義務中保持微妙的平衡。而這種平衡法則就是割舍部分舊的東西考慮新的可能性。雖然堅持舊習可以逃避隔舍后痛苦,但卻會阻礙我們下一步的人生。割舍是最痛苦的人生經驗,割舍部分的自我,也許是放棄人格的特性,長期習慣的行為模式,熟習的意識形態,甚至是整個生活方式。這種痛苦是難以承受的,但若要在生命的旅途中一路前行,達到最高的成熟與心靈成長這種格割舍是必須的。割舍會讓我們痛苦,也會讓我們感到恐懼和焦慮。五個階段對于舍棄舊習與學習新事物十分重要。在生命的循環中總是會有機會重生,在絕望與改變之后的重生基礎就是希望。所以沮喪絕望階段之后就是接受,絕望之后就是重生,重生的剛開始就會想死亡一樣痛苦。害怕未知是人之常情,探險不可避免會讓人感到焦慮和恐懼,但是我也有從探險中我們才能學到新的東西并出乎意料的領悟導人生的重要意義。
完美妄想主義者的故事:
大米初期總是覺得她自己是個受害者,跌跌不休的抱怨別人對他的所作所為。一兩月后開始反思自己成為受害者的原因。醒悟原來自己可以自由選擇不受別人控制。心理治療是學習的深入,了解自己放棄過時的想法和觀念。隨著認識的深入糾纏到他的童年有成為家里拯救者和犧牲者的心理模式。對于追求完美的人來說滿足別人會讓自己感到快樂。但是這種快樂是微不足道的,是膚淺的不是來自內心的深處,僅僅來自外界的評價。更可怕的是一旦不能滿足別人或做錯事,以后就陷入深深的自責和負罪之中。邪惡的人沒有負罪感所以他們肆無忌憚,而追求完美的人背負太多的負罪感因而生活總是緊張焦慮沮喪和抑郁之中。
為了讓他們放松下來,我讓他把自己想成一個孩子回到童年去體驗自己的感受,最后讓她傷心的哭出來。并從現在的角度來體察這個孩子會有什么感受。就是一種認同,這會讓她給自己更多的憐愛關心和珍惜,讓他放松下來,再認清真實自我的基礎上,客觀地認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明白追求完美是虛幻的,真實客觀的看待自己并選擇為自己活而不是為別人活。重新確立了對自己的合理期望:明白犯錯只是會使我更有人性而不是意味著恥辱,我不完美并不表示我一無可取。這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還有許多灰色區域,我知道即使犯錯,我仍然接納我的優點和缺點,接納自己所有一切。
我不再期望自己能滿足各方面的要求,現在我只在重要的事情上全力以赴,還會放棄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不再感到整個世界都在我肩上。生命的進化是因為需要,所以增加你的需要就能獲得進化.當你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需要之后,你的需要就會產生出動力,讓你邁出不可知的一大步.
在我看來不成熟的人最大的特征是他們總是坐在那里抱怨生命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還少說成熟的人將生命是為自己的責任,努力滿足生命的需要。
死亡是最后的學習機會,也是最大的學習機會。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則會邁出驚人的成步伐。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最后的坦白懺悔原諒和解甚至皈依。只有選擇學習的人才能選擇勇敢的面對死亡,只有選擇勇敢的面對死亡,才能選擇好好的生存。
價值班與學習:學習中有三個主要因素:態度`性格與價值觀。態度是一個人的心理傾向以及對事情的一般看法,正面積極的態度能促進我們的學習 。如果是使我必須時刻保持防衛和保護的態度。也會讓我們陷入焦慮和恐懼之中,也不會坦然的去學習人生的新經驗。學習時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性格十字人格的勝利部分存在于基因中。價值觀是我們家的重要的有價值的精神特質。我們會根據價值觀來決定甚至在生命中做出重要的選擇一句就是價值觀(信念)。:
我們選擇了學習,也要學會選擇學什么,不學什么,列出自己的優先級。而選擇什么的優先主要是依靠我們內心的價值觀。我們的價值觀正是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另外兩個價值觀是忠于事實,勇于承擔責任。在勇于承擔責任上最重要的是接受伴隨學習而來的痛苦。科學是一種與更高力量的活動,更高的力量是指光明愛與真理。經驗的價值:把經驗視為通往知識的最佳途徑。在整體學習上我們被接受陰陽同體。擁抱男生與女生特質,我們的使命是成為完整的人。每個人心理與心靈上的任務,尤其是后半生就是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達到最佳。追求完整需要發揮潛能,經過學習發展出來。所以通常需要經常練習而且需要成熟的謙遜。彌補自己的缺點。把困難當成學習的機會,我覺得要成為完整的人,沒有比改善自己的弱點更健康,更重要的事了。
能夠把其他人當成榜樣,可以算是生命的恩賜。這樣我們就不需要一切從頭開始。如果我們本身是良好的傾聽者和觀察者就能夠避免一些人生道路上可能出現的陷阱。但每個人都必須有智慧的選擇效法的對象。從其他人身上學習,必須敏銳覺察到細微的變化,讓自己能夠分辨好的與壞的榜樣。我們應有所準備,放棄一切可以放掉的權利,我們已經開始,學習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