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xiāng)下,到了豐收的季節(jié),鄉(xiāng)民們把稻谷收起來以后,就會在家里的曬谷坪上篩谷粒,那沙沙沙的篩谷聲是鄉(xiāng)村最美的聲音。篩子會篩掉那些沒有米的谷粒,留下了顆粒飽滿的谷子,這就是篩谷的意義。
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蔽辶壬矚g這樣廣種薄收卻不問收成。我感覺他的讀書之道和種田之道有點相似,他曾自嘲“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五柳先生顯然不是個好的農(nóng)夫。那么,同樣只管廣種卻不管收成的讀書之道算不算一個好方法呢?顯然還要完善:廣種可以,但要問一問收成。
但我以為,性情恬淡又天賦極高的五柳先生,他讀書時,看似在不經(jīng)意地廣種薄收,其實內(nèi)心也一定有一個篩子,早已把書中糟粕篩去,留下了書中的精華。
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快,能用作閱讀時光的時間并不多。所以我們的閱讀必然要追求高效,在五柳先生的學習方法的基礎(chǔ)上,多問一問收成。讀就要讀出精華,為我所用,才算沒有辜負“讀書”二字。
如何快速從書中篩出精華呢?日本的整理大師奧野宣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妙的讀書方法:三星篩選法。大師教我們用星標來標注重點。
具體方法是:通讀第一遍時,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頁碼處用一顆星標出;第二遍讀時,只讀這些有星標的書頁,從星標書頁中再度選出更有價值的書頁,再添一顆星標;第三遍讀書,只讀有兩顆星標的內(nèi)容,再從中挑出最精彩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標上第三顆星標。至此,一本書的精華,就這樣被成功挑選出來了。
這像不像我們對谷粒的篩選?谷粒的挑選是經(jīng)過層層篩選的,而書籍的精華挑選也是這樣層層挑選出來的。
閱讀的豐收,起于廣種,成于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