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霸屏的電視劇除了《歡樂頌2》,就是《白鹿原》了。一直以為這會是一部很嚴肅的歷史片,看后不知為何有一種《舌尖》的既視感,稱它為《舌尖上的白鹿原》也不為過。
整部劇里最爆紅的美食就要屬油潑面了。小蔥和辣子,再潑上熱油,香味都能飄出屏幕。
劇里的仙草,簡直就是個做面的高手。和面、餳面、搟面,切臊子、炒臊子、剁辣子......整個動作行云流水,不帶一絲生疏。
接著,熱油往碼好的面上,“呲”地這么一潑,一碗油辣勁道的油潑辣子面,
就做好了!
白家老爺子只吃了一口,眼睛就挪不開碗了......
白嘉軒更是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吸溜,三兩下就扒拉完一大碗:“給弄瓣蒜,再弄一碗!”
其實對于大部分陜西人而言,“面條像褲帶,辣子當主菜。”黃嗷嗷的關中大地上,人人都離不開這碗面。
一碗粘面,喜氣洋洋;
沒有辣子,嘟嘟囔囔。
這幾句流傳頗廣的民間話,把陜西人對面的依賴描繪的淋漓盡致。諸如陜西“八大怪”一樣,這是陜西(關中)人獨特的生活風情。
所以說,油潑面對于每一個陜西人而言,吃得不僅僅是碗面,更多的是一份情懷!
難怪陜西籍明星,都自然而然生著一股英氣。張藝謀說他從小吃油潑面長大的!許巍說他從小吃油潑面長大的!閆妮一下飛機就要先去吃一大碗油潑面!文章上電視錄節目前一定要先吃一碗油潑面!
所以,
這蕩氣回腸的白鹿原
碰上這獨具魅力的油潑面
更是體現出了一種獨特的陜西風情
盛一勺古長安的水,和一團面粉精工細作。水入銀面,七分搟成了勁道,剩下的三分刻成刀功,高湯沒入,便是一碗江湖。人生如面,經得起開水的浸泡,才能根根綿軟,事事隨心。油潑面成為網紅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