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人類發明的想象現實。
泰國的勵志視頻《只有你可以改變自己》說的是女孩相信天界大神會顯靈圓夢的故事。她堅持擔水灌滿枯井之時,瘦身的渴望雖未求,而愿已遂。這是一則因故事而塑形的故事?── We are what we believe。
成長在尼日利亞的奇瑪曼達?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三四歲開始閱讀,七歲時就提筆寫作;故事為她開啟了想象的空間。十九歲那年赴美就讀,她又漸漸體會到“刻板印象”是如何通過“故事”根植在人的意識里,固化了思維,滋生了偏見。這是一則因故事而型塑的故事?── We are the story we tell ourselves。
故事是有魔力的。
以色列歷史學家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認為虛構的能力讓人類擁有想象,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共同編制出故事。人類之所以能躍居食物鏈的頂端,并征服世界,正因為具有其他動物所缺乏的虛構能力。社會學的研究表明,靠八卦能維持150人以下的團體。然而,人類越過了150人這道門檻,創建出大型部落、城市、國家、帝國、貨幣、愿景、使命、品牌等等,其秘密或因虛構的故事之故。
“公司就是一個集體想象”,赫拉利如是說。創業曾經絕非易事,需要思考再三。但“有限公司"的概念出現后,公司成為“個體”,獨立于創始人、投資者和管理者之外;風險得以規避,壁壘由此擊破,創業的難度不再。如今,人類已有極其復雜的故事網絡,即使是虛構,只要人人相信,那些故事就足以影響世界;如果沒人相信,那便成了謊話,或被當作了笑話;譬如,掛在公司墻上的“愿景與使命”。擁有絕高智力的人類就一直生活在雙重現實之中:一面是客觀的山、樹木、河流,另一面是神、國家、企業。
每個人天生都是“說書人”。只講故事,不過是夢想;講并去做,夢想就變成了理想;當理想成就了夢想扎根于現實,“說書人”便是萬人擁戴、氣貫長虹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