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擁有更詩意般的世界。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有故事,因為故事可以將我們的生命的感覺無限地拓展!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伏羲畫卦”、“神農嘗百草”,這些上古的故事,代代相傳。它把我們的先祖深厚的情感融入到故事的體驗里,這些體驗已成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圖騰。我們不斷接受這些故事的感染,卻從來不會質疑這些人物是否真實,這些故事是否真的存在,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相信它們,這就是故事的力量。
2.
我們要承認人性的底層是獵奇的。
現實的生活滿足不了,我們就需要想象。因為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緩釋現實的壓力,超越平凡的世俗。
? ?故事就是一種集體想象。這看起來十分虛幻。但正是這種想象構成了這個堅實的世界。包括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體制、我們的宗教,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信仰,甚至是我們的企業。
華為只所以是華為的一個存在。并不是因為有一個物質的華為在那里。事實上,它只是我們集體想象出來的一個故事。任正非不是華為,華為的員工不是華為,華為的廠房也不是華為,華為的產品更不是華為。
有一天任正非辭職了,華為仍在。有一天華為所有員工都不干了,華為仍在。華為沒有產品了,我們不能說華為消失了,華為的所有廠房不在了,是不是我們仍然認為華為還活著。
只有一種可能,哪天工商轉移或取消了華為這個注冊。不管任正非在不在、員工在不在、產品在不在,廠房在不在。華為不在了。華為轉移或取消注冊的那刻起,意味著全社會對華為的集體想像消失了。
3.
我們要承認人性的底層是自私的。
人只是一種動物。但這種動物學會了直立行走,學會了語言,學會了用火,學會了使用工具。我們有力量了,是不是我們就可以和動物進行訣別了?最重要的是,人類最終擁有了認知能力。什么是認知能力,就是對世界的直觀感受可以在心里再加工的能力,也就是學會了編故事。而且這個作者還會把這個故事中加點什么? 或減點什么? 只有如此,這個故事才對他更有利,正是這種故事能力,人類把自已推向了神壇!
想象的可怕之處,并不是信息的簡單交流。這些高等動物都會。危險降臨,許多動物本能地通過他們語言的頻率的高低,語速的快慢,發音的長短傳遞信息。但動物的交流,只是即時即景的事實反饋。它肯定不會告訴對方:有一個圖謀不軌的家伙正和另一個家伙密謀,準備新年內要對你最喜歡的她下手。
這就是認知的內涵。豐富的信息想象出來,虛構出一組組色彩鮮艷的畫面,服務我們的真實需求,這也是人類編故事的最底層訴求。
4.
我們要承認人性的底層是幽暗的。
這種幽暗,來自于人類長期的進化。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只是一種弱勢的動物,相比大型食肉動物,只是處于食物鏈的底層。單打獨斗。沒有任何勝出的概率。
所以人類需要合作。合作需要彼此信任,彼此信任才更容易交換付出。原始社會并沒有考核機制,你對其他人的了解只有道聽途說。交換其它人的隱私信息,也是人類最原始生存的本能要求。這種本能就進化出人們窺私的幽暗心理。
這樣很容易理解,大多數人為什么不關心科學家的成就,只是愛聽明星的八卦,或者打聽他的哪個同事是不是有外遇的緋聞。
? ?更多時候,獨家緋聞的掌握,還最容易形成人們的社交貨幣。
5.
人性的弱點,永遠是管理的起點。
講故事的能力,豐富了人類的心理需求,它超越了動物生存、安全和歸屬的要求,衍生出活著的尊嚴與自我實現。管理的本質,就是對人性的一種了解與把控。
? ?卓越的領導力。就是把部下的意義感點燃,然后把成就感留給部下。
不管他是不是一個故事。有人說,正是狙擊手瓦西里的故事成為了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戰役。特使赫魯曉夫到了前線,及時捕捉住了瓦西里“一個人打死5個德國鬼子。他5歲時就一個人殺死一頭狼”的故事,對此故事進行深度加工和藝術再造,印在了所有報刊的卷首,全體軍隊戰士,蘇聯全國人民,蘇聯領袖斯大林都知道了瓦西里的故事。
? ? ? ?結果,一則小故事,卻把蘇聯軍隊的精氣神給激發出來了,一舉戰勝德國軍隊,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從此走向了戰略進攻。
6.
優秀的企業文化,更是一個傳遞著豐富情感的故事。
馬云在創業時候講了他創立阿里巴巴的未來三大愿景。
第一個愿景,“阿里巴巴未來要成為服務中國中小企業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講完這句話之后,大家一起鼓掌,認為這個愿景非常好。
第二個愿景,“阿里巴巴在未來要成為市值50億美金的企業”。在馬云講完這句話的時候,大家的掌聲小了很多。因為馬云的創業資金才50萬,而他發給這些人的月工資是600元。他們覺得,就憑我們這幾個人,一個月拿600塊錢工資,創業資金50萬,還在人家家里辦公,就這樣還要做到50億美金市值的企業?等到猴年馬月吧!
馬云講到第三個愿景的時候,大家又開始熱烈鼓掌了——“我們要做一家生存102年的企業。”——反正大伙兒也活不到那一天,鼓掌也挺好。
“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會跳起來繼續戰斗。”馬云說。
這就是馬云創業時候的一個景象。也是今天網絡上傳得最廣的故事。
7.
? ? ? ?人生,就是營銷自已的過程。你會不會推銷自已,主要看你會不會講故事。
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戈壁灘上的旅游神化。張賢亮開發那個景區時,那里實際就是兩個破城墻圍起來的一大羊圈,別說旅游,遠遠路過都聞到膻味熏天。張賢亮給所有中國人講了一個故事:“荒涼也是一種美”,終將影視城打造成銀川第一景點。
再講張賢亮的一個故事,在寧夏中衛境內有個黃河沙坡頭景點,那里有個旅游小紀念品,極其簡單,用一小瓶灌上黃河的水加一個中國結,每小瓶售價10元。他用一個故事忽悠著每個游客,你買回去的哪里是水,那是“黃河母親水”的情結。
8.
故事,到此并沒有結束。
? ? ? ?我們需要故事,但你要做故事的主角。不僅要做故事的主角,而且還不能是丑角。
?故事高于生活,但必須來源于生活,否則會適得其反。故事能不能體現出你的價值,主要是故事是不是能引起你的觀眾共鳴。你的故事只有充分交織進他們的情感,讓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與你一起和諧共振。這個故事才可以震撼,讓人回味,發人深思。
? ? ? ?最后最最重要的是。別老咀嚼別人講過的故事,那樣只會讓人覺的你邯鄲學步。“風口上的那口豬”,只適應于雷軍的那個時代。如果你再趕著那口“豬”在互聯網的今天起飛,我相信你一定死的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