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位老師在微信上面聊天,說我最近的一些困惑。我并沒有直接和他說出來,而是通過把我和另一位朋友聊天的記錄發給他來說明。因為自己內心不知道怎么開口想這位老師說出自己的困惑,自己總是想把內心的東西想明白再去和老師請教。老師給我的反饋是:“你這不叫困惑,或者說你是被困住了,但沒有惑,你的問題你一直都很清楚。從心里上,你很享受目前的困境。他給了你假象適應感和安全感。”
假象的適應感和安全感是我自己制造出來的,自己當然不愿意去打破它,那就只能在里面享受。我們在聊天時候,你總會看見有那么一些人,一言不合就吵起來。為什么會這樣,只不過是你說的事情,他不認同,他說的你不認同而已。簡單的聊天我們都很難去接受他人的觀點,還不是改變自己行為。當面對自己創造出來的假象時,而且自己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假象,自己原本以為世界就是這樣子,這也就應征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我第一次看到自己時活在自己制造出來的假象的時候,根本不能接受,我怎么能是這樣的呢?各種質疑的聲音在外面冒,每天早起跑步,基本不看娛樂節目,不刷劇,有空就看看書,去參加拆書幫活動,不安分的我,離開了小城市,來到了大城市,這樣的一個我,怎么是活在一個自我假象中的人。而在這些質疑聲中還有一個聲音也在說話,那你干嘛總是對過去的事情念念不忘呢?每天早起跑步腦海中出現的都是前幾天自己做錯的事情,自己一直在想,當時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應該就會好一些。還在為自己做錯的事情而內疚。面對過去的錯誤,都不能忘卻,更何況自己多年來制造的一個假象呢?這就像剛開始別人在批評自己的時候,自己當然是不能接受。這也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狀態,一個人如果總是糾結過去,也就沒辦法做好現在,面對未來。
我在尋求解決辦法,我想老師提問,怎么破局呢?
破除迷幻,直面現實。
我的本職工作是機械設計。上個月的時候,我同事設計的產品出現問題,調度人員過來問,聊天的話題總有一種讓我同事去看看是不是其他人的問題,這樣我同事就必要去負這個責任。這段對話終止于同事說:就是我的問題阿呀。調度人員沒有在繼續問。一切的事物在真實的話語面前顯得那么不堪一擊。就像是用安全錘擊碎玻璃的正中心,看著裂紋向四處蔓延,穿透人心。
當問題產生時候,很多人都很難難承認自己的錯誤。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怎么才能自己脫身。在中國好多的企業里面,玩的最好的一項運動就是踢皮球。當我們遇見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要保護自己,所以習慣了保護自己。
破除迷幻要提醒,直面現實靠自己。
給你提醒的人不可能幫助一輩子,面對現實需要自己一個人去。在電影《摔跤吧,爸爸》吉塔已經站在國際賽場上面了,前面幾次都是首輪就被對手淘汰。在父親的幫助下,面對不同的對手實用不同的策略。在最后的決賽的最后一場中,爸爸被小人關進小黑屋。吉塔看不見爸爸坐在觀眾席,內心中缺少了一份鎮靜,面對這比自己強大的對手,腦海中浮現,小時候被扔到水中,爸爸對他說:爸爸不能每次都來救你,我只能教你怎么打,其他的都要靠你自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不能成功突圍不在于外界,更多的是自己內心的那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