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被北京煎餅大媽刷屏了,她和顧客發生爭執時說的那句“我月入3萬,怎么會差你一個雞蛋”,讓無數白領自愧不如。
在一片全民娛樂的自嘲聲中,卻有一些聲音在較真: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上學,好不容易熬到大學畢業,每天在陌生匆忙的城市擠地鐵、熬夜加班,收入還遠遠不如煎餅大媽。
對于這群喜歡盲目比較的人,無論是月入3萬的煎餅大媽,還是進了500強企業的大學室友,抑或是那個回老家娶了漂亮老婆的小學同學,都能牽動他們敏感的神經,使他們感到擔憂、不安、困惑。
他們看到煎餅大媽脫口而出的“月入3萬”,卻看不到大媽日日夜夜的辛勤勞動:每天起早貪黑,風吹日曬,站十幾個小時攤煎餅,雙腳發麻、雙手發酸,賺的一分一毫,都是不折不扣的血汗錢。
他們看到別人在收獲,卻看不到自己也在成長。煎餅大媽靠體力勞動賺錢,可體能始終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未來大媽還能不能月入3萬不得而知,但那些在北上廣擠著地鐵、住著城中村的職場小白,只要肯努力,未來一定會比現在賺得更多、更多。
所以,盲目比較兩個不相同的事物,是沒有意義的。據統計,如果能養成不盲目與他人作比較的習慣,90%的妄想都會消失,那些不必要的煩惱也能大大減少。
與其庸人自擾,糾纏在無意義的事上,不如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技能、提升自我,讓生活更輕松,更有正能量。
2
我曾經非常喜歡懷戀過去。上初中時,懷戀小學的無憂無慮;高中住校,懷戀有父母在身邊照顧的日子;到了大學,懷戀高中時每天一起拼命念書的奮斗歲月。
直至在《幸存者回憶錄》里看到一段話,如醍醐灌頂。“做孩子的時候感到無聊,盼望著長大。長大后又向往返回童年。我們浪費自己的健康去贏得個人的財富,然后又浪費自己的財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我們焦慮地憧憬未來,忘記眼前的生活。”
這段話提醒我,要活在當下。
一味沉溺過去,會麻木我們的知覺和神經,讓我們誤以為只要抓住過去的美好不放手,就能逃避不斷變化的新環境,讓人停滯不前;
一味擔憂未來,會讓人無法為當下傾注全部力量,甚至會被杞人憂天的焦慮感蒙蔽雙眼,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選擇,常常患得患失。
所以,對過去最好的尊重,對未來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都奉獻給現在,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個當下里。
3
我認識一位姑娘,大可,她在18歲那年摔傷了腿,23歲那年父親去世,27歲被男友劈腿,29歲被媽媽瘋狂催婚……雖然人生總給她開出難題,可她就是從不喜歡擔憂。
她說:“如果你擔心的事情會發生,那你擔心也沒有用;如果不會發生,那你的擔心就是多余的。”
如今,32歲的她,工作穩定,創業起步,丈夫溫和……我問她怎么可以保持好心態,她說:
要有夢想
“心之所向,永不迷茫”。在大可姑娘被瘋狂催婚的日子里,她也曾擔憂:同學都生二胎了,而她連男朋友都沒有,會不會一輩子都單著呢?
后來,她決定放手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情:投入積蓄著手開店,東奔西走找貨源,周末時間搬貨運貨,用心跟客戶打交道,認真學習銷售技巧……當她樂此不疲沉浸在自己的小夢想里,很快就把“嫁人”的擔憂拋之腦后。
每個人心中一定會有大大小小的夢想,以夢想為導航,為自己制定一個目標和計劃。有了它們,就像在大海航行的船只有了清晰的航線,只要你在自己的航線里不斷前進,就無需畏懼其他船只追趕和超越。
要愛自己
大可姑娘說,18歲住院那段枯燥冗長的經歷,讓她刻骨銘心。
當她每天在醫院里,看見那些與惡疾苦苦抗爭的病人,看見那些沒完沒了的針筒和藥丸,看見走廊里失聲痛哭的病人家屬……她深切地明白,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有多重要。能夠健康地生活著,已經是一件了不起、值得被感恩的事。
所以,即使大可姑娘經歷了與父親的生離死別,依然沒有忘記好好照顧自己。她說:“爸爸如果還在,絕對不允許我糟蹋自己的身體,哪怕再難過,也要按時吃飯、好好睡覺。”
要接納無力感
生命中有太多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原生家庭、身高容貌、時間機遇,這些我們都無法選擇。
哪怕我們為一件事、一個人傾盡了全力,也不一定能換來圓滿結局。大可姑娘說,擔憂難過的時候,學著接納生活的無力感,接納自身的局限性,接納命運的不可強求,然后繼續專注當下。
要發現小確幸
每天一件小確幸,真的可以積聚能量。
曬曬溫暖的陽光,看看開好的花朵,榨一杯新鮮的果汁,嘗一塊肥美的牛肉,來一場酣暢的運動……都可以。
要學會求助
大可姑娘喜歡幫助別人,也喜歡向別人求助。她說,“我幫你、你幫我”才能建立更持久的關系。
她常常向我袒露自己的心聲,每次和她聊天,都能感覺到她的爽朗和真誠。
生活不易,當你放下盲目比較,用心愛自己,認真活在當下,幸運自然眷顧。
愿你也,不擔心,更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