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山上發現了一棵野生金銀花,覺得它很好看,就刨回了家栽在院子里,后來它長得很大,把電視桿都爬滿了,所有的花怒放的時候香味太濃烈了,就刨了,現在想起來真有點不舍呢。長大以后一直想再重新栽種一棵,不過沒有合適的地方了。
那天去逛蕩河公園,看到了幾棵正開花的樹,遠遠看去,像極了金銀花,不過近看葉子和花都有些不同。它們是金銀忍冬(也叫金銀木),其實它們也不是剛出現的,只是現在開花了才會引人注目而已。蝶形的小花看起來就像一只只蝴蝶展翅欲飛,煞是好看。
金秋十月,金銀木的果實成熟了,晶瑩剔透,小樹就成了鳥的天堂,每次經過都有一群小鳥嘰嘰喳喳,感覺那些果子怎么吃也吃不完。
看著這誘人的小果子,小鳥吃那么香,我還忍不住摘了一顆放到嘴里,呵呵,苦,還有別的味兒,一吃就知道是有毒的那種味道。
呵呵,太好奇了也不好。這東西是真的有毒,不能吃的。
注意金銀忍冬不是金銀花(又叫忍冬)哦,金銀花是藤本的,金銀忍冬是木本的。其實我還是喜歡金銀花多一些,可能是出于對童年的懷念吧。
它們不僅長得像,而且都是中藥呢。
小資料:
1、金銀忍冬
中藥材名。本品為忍冬科植物金銀忍冬的莖葉及花。拉丁植物名:Lonicer maackii (Rupr.) Maxim. [Xylosteum maackii Rupr.]采收和儲藏:5-6月采花,夏、秋季采莖葉,鮮用或切段曬干。功能主治為:祛風;清熱;解毒。主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肺癰;乳癰;濕瘡。
2、金銀花
三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癥,均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