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為金銀花的采摘期,花初開時為純白色,翌日變為黃色,香氣逐漸散失,因此以開花當天采摘最好。
一、主要功效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護膚美容的功效。能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增加冠脈血流量,預防冠心病和心膠痛;抑制腦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環,清除過氧化脂肪沉積,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潤膚祛斑。具體為: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多種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2、殺菌作用。對肺炎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綠濃桿菌、結核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變形鏈球菌等有抑菌和殺菌作用,對流感病毒、孤兒病毒、皰疹病毒、鉤端螺旋體均有抑制作用。
3、疏熱散邪作用。對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身熱頭痛、心煩少寐、神昏舌絳、咽干口燥等有一定作用。
4、涼血止痢作用。對熱毒痢疾、下痢膿血、濕溫阻喉、咽喉腫痛等有解毒止痢涼血利咽之效。
5、消炎解毒作用。對癰腫疔瘡、腸癰肺癰有較強的散癰消腫,清熱解毒作用。
二、禁忌
1、味寒涼,不適合長期飲用,僅適合在炎熱的夏季暫時飲用以防治痢疾。
2、虛寒體質及月經期內不能飲用。
3、脾胃虛弱者不宜常用。
三、沖泡
1、欣賞外形,干嗅香氣。
2、宜用透明玻璃茶杯。
3、90℃左右開水沖泡,隨即加上杯蓋。
4、透過玻璃杯壁觀察茶在水中上下飄舞、沉浮,以及茶葉徐徐開展、復原葉形、滲出茶汁湯色的變幻過程,稱為"目品"。
5、沖泡3分鐘后,揭開杯蓋一側,鼻聞湯中上升的香氣,還可湊著香氣作深呼吸,充分領略香氣,稱為"鼻品"。
6、稍涼適口時,小口喝入,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氣、鼻呼氣相配合的動作,便茶湯在舌面上往返流動一二次,充分與味蕾接觸,品嘗茶味和湯中香氣后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嘗到名貴金銀花茶的真香實味。
四、存儲
1、避免光照。
2、防止走氣。
3、防止返潮。
4、避免接近熱源。
5、防異味竄入。
五、產地
1、主要集中在山東、陜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廣東等地。
2、河南封丘、山東平邑和河北巨鹿為中國三大主要產地。
3、山東平邑縣和湖南隆回縣被國家林業局評為"中國金銀花之鄉"。
六、屬性
1、適應性很強,對光、熱、濕度條件要求不高,只要滿足年均光照時數在1300-1800小時,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均可良好生長。
2、對土壤要求不嚴,山坡、梯田、地堰、堤壩、瘠薄的丘陵都可栽培,土質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泥沙土最為適宜,最佳栽培海拔為600-1200米。
3、野生金銀花多生于較濕潤的地帶,如溪河兩岸、濕潤山坡灌叢、疏林中。
4、金銀花茶必須在陽光下曬干,不宜烘干,否則難以保持原有色澤。
七、歷史發展
金銀花作茶飲用出自清代,《本草求真》"金銀花"條提到:"江南地方,以此代茶。"《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吳中暑月,以花入茶飲之,茶肆以新販到金銀花為貴,皆中州產也。"
在泡茶飲用、制造藥露、防治瘟疫等方面,金銀花均優于忍冬藤,于是在1928年由紹興和濟藥局刊印的曹炳章《增訂偽藥條辨》對不同產地的金銀花做出優劣之分:"金銀花,產河南淮慶者為淮密,色黃白,軟糯而凈,朵粗長,有細毛者為最佳。禹州產者曰禹密,花朵較小,無細毛,易于變色,亦佳。濟南產者為濟銀,色深黃,朵碎者次。毫州出者朵小性梗,更次。湖北、廣東出者,色深黃,梗朵屑重,氣味俱濁,不堪入藥。"
本文就到這里,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