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6年7月3日,有計劃性地閱讀一年半,讀書打卡滿一年,這期間讀了130多本書,嗯,不能和各位讀書達人們相比,但對于在這之前一年的閱讀量不到十本書的我來說已經是很大突破。回想起2014年休完產假回單位上班的我,重返職場后特不適應,每天都在職業倦怠感里苦苦煎熬,不是糾結要不要跳槽,就是茫然到陷入精神的虛空里,活得特別擰巴。直到后來,讀書改變了自己,現在特別想來記錄下這段時期的心路歷程。
※時間歷程:
第一個階段,2015年元旦開始,定年度閱讀計劃。
之后隨便找一本書測試了下自己的閱讀速度,保守估計每月至少讀完2本,最多4本,除去節假日休息時間,給自己定了一個年度讀書計劃------讀完45本書,到了年底一共看完75本書,超額完成既定計劃。2016年年度計劃100本,上半年已完成55本,達到個人目標。
第二個階段,挑戰閱讀100天打卡記錄。
2015年6月底看到朋友圈里的高老師轉發十點讀書會“挑戰閱讀100天”的活動,立刻隨其發出申請,結果很遺憾沒能進入十點讀書會的活動,后來看到高老師在朋友圈里讀書打卡,了解到她跟隨鄭州本地一個讀書會在做十點營外打卡,隨即我也加入,成功堅持在微信朋友圈連續打卡100天。
第三個階段,悅讀打卡365天。
在記錄每天的讀書心得第90多天的時候,定下持續打卡365天保持每日閱讀習慣的目標,截止到2016年7月3日完成這個目標。
第四個階段,開始簡書寫作。
讀書多了自然想到如何輸出,除去平時和朋友在一起的線上線下讀書分享,能夠輸出的機會不多,并且每天的讀書打卡記錄最多一兩百字,也不足以能夠系統整理出讀書心得,由此覺得特別需要用寫作的方式來呈現分享。然而對我來說,寫作還意味著中學時期寫作文、大學時期隨意的意識流片段寫作的水平,所以需要積累和堅持寫,這篇文章是在簡書寫作的處女秀呢!
※書目分類:
總結了一下這一年半中所看過的書籍,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由重到輕的順序)
一,心理學類
聚焦在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心理咨詢技巧這兩方面。心理學是自己的愛好學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比較多,邊學邊應用,當然也少不了咨詢師的自我成長。自我成長需要多看專業書及提升個人覺察力,個人認為一個自我有缺失的人很難去做咨詢這個行業。印象比較深的是《登天的感覺》,把咨詢流程做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是我現在期待達到的目標呢。
二,育兒類
這類書籍大概看了十幾本的樣子,比重不大但是很重要,這些書被我當作工具書來著,時不時要拿出來對照一下孩子的現實情況翻一翻。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看崔玉濤、西爾斯,成長階段看蒙臺梭利、孫瑞雪,現在看得比較多的是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書,改變一點兒與孩子對話的方式,效果真的是很好呢!真正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換來孩子的快樂成長,父母不斷完善進行自我教育的學習很必要。
三,個人成長類
這個分類囊括了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溝通、讀書技巧、個人能力提升等一系列致用類書籍。印象比較深的書很多,也是拆書幫的小伙伴們經常用來拆解分享的書籍。
四,職業生涯規劃類
除心理咨詢之外興趣擴展的另一方面,最開始學習的目的是想解決自己職業中遇到的問題,到現在厘清了很多頭緒,也越來越明晰了個人的學習規劃及階段性的人生規劃。都說好的作品是精心設計出來的,誰說美妙的生活不是呢?
五,文學類
學習之余調節狀態的作用。這兩年大量學習各方面的技能,文學類書籍看得相對比較少,也是可以讓自己放松的小甜點。印象最深的是東野圭吾的系列小說,《三體》、《木心文集》,還有一些心理學小說。
※輔助工具、方法:
一,思維導圖
2015年在比較隨性的狀態下看了半年書之后,突然感覺自己什么都沒學到,有些苦惱。然后開始在網上關注讀書方法,在這期間看了《如何閱讀一本書》、東尼博贊的《思維導圖》系列書籍,開始嘗試手繪導圖,從不規范到規范,從自學到參加擼啦啦Rita的訓練營再到最后熟練運用,體會到了這個工具幫助思維發散和思維聚焦同步進行的好處,讀書學習利用思維導圖來輔助之后提升了理解能力和記憶水平。
下面放幾張圖,最開始比較重形式其實畫的比較不規范,據說畫到1000張才算入門,我現在還沒達到這個數目呢,但在日常學習和工作會經常用到它,小到梳理一次班會內容,大到設計課程思路。
二,拆書幫RIA便簽讀書法
本人目前是拆書幫鄭州軒轅籌備分舵的一級拆書家,至于這段歷程可以再寫一篇記錄了呵呵,和小伙伴們從2015年8月開始拆書到現在,一路狂喜一路艱辛,收獲多多感動多多,在拆書幫堅持踐行把知識轉化為行動的方法。
想了解拆書幫的,請移步拆書幫官網:拆書幫及公眾微信號:chaishubang。
※如何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
一,堅持的力量
真正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是在參加“挑戰閱讀100天”活動之后。
打卡1~21天階段,完成每天晚上10點的打卡記錄比較輕松,讀書像完成一項任務;
21~60天階段,感覺打卡記錄沒那么輕松了,不管多忙碌每天都得抽時間完成任務,哪怕只讀二三十頁書,讀書習慣還是沒有真正養成,是為了完成任務被動堅持;
60~90天階段,第90天的時候開始有了突破,讀書已經內化成習慣,就像每天的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100天之后,幾乎不再提醒自己每天讀書,每日閱讀習慣真正養成。其實真的沒有說21天之內可以養成一個習慣的,只能培養出一種習慣的思維,至于想成習慣還是需要至少90天以上的堅持吧,這里有一個小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同一時間段做同樣一件事,會促進習慣的養成(推薦書籍《少做一點不會死》),比如說我的固定讀書時間就放在晚上8點到10點之間。
二,學會總結和反思
總結這一年半的讀書學習歷程,我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1、及時對看過的書進行總結和知識點的梳理;
2、知識轉化為行動才會得到個人成長,學以致用;
3、成為系統的知識才是知識,碎片式的閱讀不能成為主要閱讀方式;
4、讀書可以提升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思想境界,幫助我們突破環境限制和自我設限;
5、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把知識輸出,有以下兩種方法------公開演講(分享)和公開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