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草袁的第75篇文章
看完吳軍的第118封信的內容,關于選擇的話題,讓我感受頗深。尤其是對于像我這樣,有選擇困難癥的人。
每天臨近中午,辦公室就對于吃什么的問題開始討論,讓人難以抉擇,每次同事都會問我,但我從來沒有給出過建設性的意見。記得以前曾看到過文章說,當你一直說隨便的時候,大家就真的會把你當作是隨便的人,從而忽視你。好在我的同事們很愛我,雖然每次我都嫣然一笑,沉默不語,但他們依舊會隨口問我一句,即使他們知道,我還是依舊提不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一般跟閨蜜出去的時候,她們也會經常說,我有選擇困難癥,不要讓我選,感覺這是女生的一個通病。但我也遇到過很有自己主見很果斷的姑娘,跟她出去,一般都是她直接幫你選好。也因此節省了好多時間。
信中提到,在商業上,讓用戶滿意的銷售和服務,恰恰是不給用戶太多的選擇。例如蘋果的iphone,就沒有提供選擇,很多用戶,尤其是一開始使用黑莓的高端用戶,在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手機沒有鍵盤,但是為了蘋果的觸屏功能,只好接收,慢慢的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慣了,今天,你給他一個帶鍵盤的手機,他反而會有些不習慣。
過去很多廠商,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做出了幾十款甚至上百款的手機,曾經的諾基亞就是如此,結果導致用戶們挑花了眼,根本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更糟糕的是,人們永遠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如果自己買了A款手機,看到同伴用B款,就會期待自己手機兼顧這兩款的優點,因此總是不滿意。
因此,后來三星手機意識到了不給用戶選擇對用戶滿意度的好處,于是將上百款手機砍到只剩下一個巴掌就能數的清的幾款。結果靠著區區的這幾款,反而長期占據了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后來華為在研制手機的時候,也學習了三星的這個經驗,不給用戶什么選擇。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商家往往為了尊敬用戶而給了用戶太多的選擇,導致最后你也搞不清楚到底需要哪些,但如果真的少給你幾個,你也根本看不出來。
所以像本田汽車,產品線總是特別短,就那么幾種車,其次,每種車只有幾種標配,沒有選配。這反而使得它的每一款車在美國都是同類產品中最暢銷的。同時,不給用戶選擇,也可以使得成本大幅下降。相比之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產品線就要長得多,但是沒有幾個人搞得清它旗下兩款配置差不多,卻貼了不同商標的汽車到底有什么差別。
當時喬布斯的設計理念概況成一句話就是:少就是多。當然,少了,就不可能有選擇。
在管理上,不給選擇也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員工的滿意度。有一個公司,想給大家一次國外旅游的機會,認真的秘書很負責,總希望給每一位員工都滿意的結果。當秘書出于好心,為大家提供了兩個選擇,當她拿著方案給領導看時,領導讓她只保留一個目的地。不給大家選擇。
秘書很茫然,于是老板解釋說:如果只給大家一個選擇,說去北海道滑雪,大部分員工都沒有滑過雪,更沒有體驗過那里的日料和溫泉,大家年底去玩一次必然很開心,回來會念著公司的好,但如果給大家兩個選擇,那就壞事了。去北海道的這批人,大部分不會滑雪,所以可能很難享受滑雪,那里的天氣又冷又潮。所以剛去的第一、二天可能比較興奮,但接下來就會抱怨天氣,然后羨慕選擇普吉島的人正躺在舒服的沙灘曬太陽,心里就會后悔。選擇了普吉島的人,也是如此,剛一開始去的時候會很興奮,但接下來的時間就會覺得無聊,開始羨慕北海道的人們正在享受溫泉,心里也是后悔的,于是兩撥人都不滿意。秘書聽了之后,只保留了一個選擇,結果那次出國旅游的人,一直念著老板的好。
同學聚會也是如此,出于尊重,往往給出的選擇時間越多,最后越定不下來,即使定下來,選擇其余時間的人,也可能感受到不尊重。所以,一般帶頭的幾個人商討選出時間,然后通知大家,能來的則來,不能來的可以參加下一次的聚會,實在三四次都來不了的,一是可能確實比較倒霉總是不湊巧,二是可能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同學之情放在了一個比較低的位置而已。
不給選擇的負面結果,就是永遠得不到某些客戶,但我們不是神,沒有能力讓所有人滿意。對于那些從心底排斥你的產品的人來說,他們從來不曾是你潛在的客戶。
現在我可能突然明白了,為什么很多女生都喜歡找一個幫你選擇的男朋友而不是詢問你想法的。例如之前看到過朋友圈曾被一度刷屏的文章一樣,我希望你直接帶我去吃xx,而不是問我,你想吃什么?我帶你去吧。我希望你直接不給我選擇,而不是給我好多選擇,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雜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