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那幾天,我半邊牙齦全部腫起來,原因就是晚上只睡了三四個小時。并不是我熬夜啃書,碼字或是聽課。而是我家那熊娃已經熊的快飛上天了。
事件一
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有一天晚上睡覺,兒子說太熱了,要我給他把褲腿卷起來,剛開始我說要著涼就沒答應,然后開始不停的大哭大鬧,我實在想睡覺就應了他。
但沒想到熊娃繼續不依不饒,反反復復的說你怎么不給我卷起來,你為什么還沒給我卷起來。我說寶貝,我已經給你全都卷好了呀,趕緊睡覺,接下來就是反反復復的重復大哭大鬧,吵的隔壁的爺爺奶奶都驚醒了,還以為發生什么大事了,把熊娃抱過去睡。
但剛抱起來熊娃又說要找媽媽,但抱到我面前又說要到門口找媽媽,也是這樣反反復復折騰了兩小時,最后,我快奔潰的時候,他也許是累了,也不說話了,自己睡著了。
這種情況一個晚上是折騰三四次??!搞的全家沒法睡覺。
事件二
原本以為可能這天晚上是有點矯情,沒想到后面幾天愈演愈烈。有一天晚上,我在給兒子講故事的時候,扣了一下鼻子,被他看到了,他立馬說重新開始講,我心想媽呀這下子完了,這小子的情緒又陷進去了。
我乖乖的從封面開始講,沒想到,我最后講了七八遍,都是從頭開始講的,講完之后,熊娃依然撒潑耍賴,說你怎么不給我重頭講啊,我讓你重頭講的啊。我說你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啊。于是,又開始大哭大鬧。
結果
爺爺說是不是缺鈣了,奶奶說是不是得了抑郁癥了,我趕緊求度娘啊,各種帖子,各種親子群去求教。
結果得到一堆無用信息,大部分寶媽告訴我可能是白天受到驚嚇了,或是運動量不夠,精力沒釋放完,還有說是缺鈣的,但都和我們的狀況不太符合啊!
更有一群媽媽給我幾個偏方,讓我哭笑不得。
一個媽媽說她女兒也碰到過這種大哭大鬧,說可能是受到嚴重的驚嚇,用老金熬水,老金放水里煮開,讓孩子喝一小勺,就三四滴的樣子。喝了幾天就好了。
另外一位媽媽說她女兒有一次長途旅行回來就出現異常哭鬧,她讓我晚上用海鹽加七粒完整的大米,加一半滾水,一半冷水。兌好以后泡澡。然后把水直接從浴缸倒掉,或者倒陽臺排水溝,說是晚上一洗就好。
還有一位媽媽告訴我如果夜里睡不踏實,老是一驚一乍的,用半碗水,放個沒用過的鐵針放床頭,拍床邊說:“床公床母,把我家XX帶回家睡覺,XX不怕,XX膽大,XX回家和媽媽睡覺”,連喊三天,肯定會好。如果確實是被嚇到的話鐵針白天起床會生銹,不是嚇到的話針就不會生銹。
以上方法僅是我群里的推薦,并不科學,我也只能呵呵了。
我就開始反思,是不是我平時太慣著他了,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對,讓他不開心了,還是真的出什么問題了。
其實我也不知道答案。但必須要想辦法改變這樣的現狀,否則一來他晚上這么鬧自己都睡不好,這幾天這樣一鬧,嗓子都啞了;而且我和粑粑白天也要上班,經不起他這么折騰,第三他一鬧爺爺奶奶都來了,全家人都沒法休息了。
后來做了這幾件事:
01
從自身做起
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
很多時候,家長嘴上說你不要鬧了,自己卻先發飆了。所以做家長的首先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自己先要保持冷靜,不能跟著孩子一起提高分貝。孩子鬧騰的時候,試著調整自己的呼吸,自己平靜下來之后再去管理孩子。
02
轉移注意力
不要陷入無休止狀態
一旦孩子陷入無休無止的撒潑耍賴情緒中,就應該試著轉移他注意力。前天晚上熊娃又因為褲腿沒有卷好,跟我開鬧了。當時我想好不容易改善的哭鬧狀況,千萬別讓他復發,這不是好事情。
于是我就馬上告訴他,一會兒睡著了你會夢見我們上次一起去的南丫島,媽媽在夢里等你,你趕緊睡著來找我,我們一起挖沙,一起去撿貝殼,一起去找小海龜,好不好?孩子聽了馬上停止了哭鬧,問我,能不能先幫他定好機票,再陪他一起去。我說完全沒問題,那我們一起睡著就可以一起去了。就這樣問題馬上化解了。
03
減少關注
讓孩子學會獨立
可能是孩子平時玩耍的時候,爺爺奶奶習慣處處盯著他,突然得到的關注少了,就會激起孩子的不安全感。那這幾天我們就有意識的減少對他的關注,吃飯讓他自己來,玩的時候,如果他沒要求我們一起參與,就在旁邊看著就行,不去過多的干預,心理上獨立起來了,也就不必過多的求關注了。
04
表達愛意
創造安全感的環境
孩子都是特別敏感的,就像我在孩子面前去抱其他小孩,他馬上就會給我臉色看。所以孩子突然哭鬧,很有可能是由于不安全感引起的。熊娃每天讓我不要去上班,但我都沒理他,時間久了他也會覺得我沒尊重他的意見。
所以他哭鬧的時候會要我抱抱,雖然還是很鬧騰,但我會馬上過去抱他,并且立馬告訴他,爸爸媽媽都很愛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很愛他,你是最棒的,大家都很喜歡你。這樣就會讓他感覺被愛和理解包容。我不贊成那種對孩子哭鬧視而不見的做法,我感覺那是在對待一個小動物。
05
充分滿足
在合理范圍內都可以
這里的充分滿足是指在合理范圍內,而不是任意無理取鬧的要求都可以滿足。比如這個天要吃冰激凌、要玩水肯定是不行。但如果哭累了說要抱、要喝水、要玩玩具、要講故事,都最好無條件的滿足。
因為突然提出要求其實是一個信號,就是突然想轉變了,有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契機,父母應該看到這個機會。如果這個時候還跟他扭著,那他的壞情緒會持續下去的。乘有轉機的時候滿足他的要求更容易讓他的情緒平復下來。
這樣調整以后,這幾天表現明顯好很多,撒潑耍賴明顯減少很多了。
其實,養育一個孩子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可能父母的一個焦慮的眼神就會給孩子帶去不安全感;媽媽的一句無心話就會在孩子心理種下負面情緒的種子;家長的一些無意識的小情緒就會讓孩子變得敏感叛逆。
我們無法用一個固定的標準和套用的規則去教一個孩子成長,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無法用過往的條條框框去定義他們出現的每一次敏感,每一次叛逆,每一次碰壁,我們最多只能提供參考,無法越俎代庖。
所以,希望以上分享能給到一些像我一樣有熊娃的、束手無策的父母一些建議,讓孩子能在一個正確的引導下度過這段敏感期。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