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1998年,錢鐘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有一種感情叫情親,時間凝結成的力量,一輩子不離不棄,相依相偎。
楊絳先生的書中透著一股禪意,她用一種超脫的狀態告訴蕓蕓眾生我們都是平凡人,過著平凡的日子。這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論困苦與榮耀,始終寵辱不驚,真是于平凡中顯出不平凡。
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從今往后,咋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奔胰艘央x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我們仨》,記錄在大眾的心中。
古人用信傳遞情,現在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溝通,但卻少了一份期待,人與人的內心似乎多了一道屏障?,F代人都在追求蒸蒸日上的事業,轟轟烈烈的愛情,卻忽視了平淡中的美麗。我們以為自己有理想、有追求,每天在滾滾紅塵中為了生計和所謂的理想而奔波忙碌,但又有幾個人真正仔細地思考過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們抱怨工作不夠順利,戀人不夠浪漫,家人不夠體貼,朋友不夠理解,我們抱怨生活太枯燥乏味,但我們有沒有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尋找樂趣、體會樂趣呢?生活原本就是平淡的,但在這平淡中,只有我們用心去體會,才會體會其中樂趣。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但在這個講究個性張揚的時代,這句話早已被人們所遺忘。有自己的個性固然重要,但我也很相信厚積而薄發。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太多的人急功近利,又有幾人能夠靜心去積累知識、用心經營生活的點點滴滴?
生活是自己的,一個人的時候,我可以做些什么呢?閱讀,讀自己喜歡的書,不必為了功利而迎合大眾。寫作,不要求粉絲成群,自己開心就好。畫畫,不需要有畫家的水平,信手涂鴉也行。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如果從小沒能培養好的氣質,就要中途多花點時間。運動,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去健身房也可以在家做做瑜伽,出去跑跑步。學習另一種語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去學,效果會事半功倍。攝影,不必要求有時尚大片的感覺,留心生活,也會有所獲??措娪?,不一定要去電影院,有些悠久的電影口碑也是不錯的。旅行,世界那么大,不要總待在一個地方,會審美疲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