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陪,爸爸拍”,這是萌寶每天入睡前都會喃喃自語的話,她要躺在中間,一邊享受著媽媽自編的催眠兒歌,一邊感受著爸爸溫柔的輕撫哄拍。
這時的萌爸和萌媽,可稱得上是陪伴孩子的典范。不過,等到萌寶那雙調皮的小手逐漸柔軟,等到那愜意蹬踢著的小腿逐漸安定,等她慢慢進入了夢鄉,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萌爸媽沖到書房,端坐在各自電腦前,突擊項目的突擊項目,寫文章的寫文章,一米八的大床上,只留下一個小小的身影,睡在黑暗中。
陪伴著小家伙進入甜蜜夢鄉,這還算是好的情況;更有時候,任務催的急,萌寶還沒睡踏實,萌爸媽已經迫切的起身進入熬夜加班狀態。覺察了自己那份愜意被打破的萌寶怎么肯干,扯著嗓子哭的停不下來,就比如剛才...
哭的停不下來,這會讓你多少有些煩躁;但是這恰恰能夠說明,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是多么重要,甚至,一份充滿安全感的陪伴,是那簡單小心靈里的唯一訴求。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父母都是平凡的人,不會為著升職加薪的念想去熬夜加班,每當太陽落山,一家人坐在一起講講閑事、開開玩笑,那種愜意,洋溢在整個童年時代。如果說今天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宇宙觀還算良好,智商、情商、娃商、各種商還算合格,與童年較為和諧的家庭氛圍應該不無關系。
但現在我們這代人,似乎被高速發展的社會上緊了發條,也被所謂的階層起落帶上了枷鎖——跑得慢是一種倒退,爬的慢又會面臨階層滑落。于是,莫名的焦慮感,潤物細無聲的浸入我們每一個細胞,又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日常的行為,包括對孩子的陪伴。
冷靜的回想一下,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多少應付的成份?有多少心不在焉的狀態?你手里拿著小豬佩奇規律性的擺動逗得寶寶咯咯大笑,腦子里卻在想著明天如何應付單位里的爛事兒;當孩子和你就小豬佩奇的故事進行互動,幼稚的小臉仰起來叫著“爸爸爸爸”的時候,你竟然走神了...
冷靜的回想一下,當有這些情況發生過,就說明你對孩子的陪伴,被你自帶的焦慮打折了。孩子可不好糊弄,別看這種打折的陪伴一時半會兒還能起到忽悠的作用,時間長了,小寶寶們會精確的將這種“折扣”反饋回來。
有一句話,萌爸體會的越來越深刻,那就是和寶寶一起成長。你陪他們長大,他們也促使你更加理性的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甚至世界觀;就比如,會主動剖析焦慮這種毫不利己的事情發生的深層原因,以及如何調整和避免焦慮情緒的出現;這促使自己做一些積極的改變,比如提高工作時間的效率、比如摒棄一些不必要的患得患失...
工作再忙,事業心再強、形勢再緊迫,都把這睡前三小時,不打折扣的留給自己的孩子吧,主動吹散負面情緒的陰云,只因為“白駒似過隙,憐愛需不停”!
好好陪伴這個小人兒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