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家》是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言辭優美的散文,作者以問題與思索為線,以雨天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著急的情感貫穿,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
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激趣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出示美麗的蝴蝶的圖片,讓學生們認識蝴蝶,并說一說看到蝴蝶圖片后的反應,緊接著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么漂亮的蝴蝶,它的家會在哪兒呢”引導學生思考,并發揮想象,說一說,引起學生閱讀下去的興趣。
2.引導學生品讀讀課文,提煉重點。
老師配樂泛讀課文,讓學生發揮想象,感受一下作者所描寫的情景,后出示問題“你是從文中哪里體會到作者為蝴蝶著急的,讀的過程中,你又產生了怎樣的感受呢?”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細讀課文尋找答案,讀的時候勾勾、畫畫、寫寫,小組分享并完善問題的答案。
3.引導學生深化理解課文,體悟文中蘊涵的感情。
我在教學中,運用大屏幕出示重點的語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理解。例如第一自然段對于惡劣的自然環境的描寫更加突出蝴蝶的家的重要性,蝴蝶在這樣的環境下必須要有家,不然會使蝴蝶的生存受到威脅,這樣的環境描寫讓我們的心提起來開始為蝴蝶擔憂,為下一步的描寫做了鋪墊。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現在把成功的幾方面總結如下:
1.以學生的多樣的朗讀為主,以老師配樂泛讀為輔。
在教授本課時,我泛讀一遍之后,讓學生們充分地理解詞語,例如“喧嚷”“震撼”等詞語,我再讓學生通過集體讀、個人讀、男生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蘊涵的情感。
2.品讀文章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文章中各種修辭及寫作手法。
? ? 本文的寫作中,作者運用了擬人、反問、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語言清新,優美,讓學生們畫出有關句子,并當堂進行仿寫,效果和突出,學生們收獲很大。
3.我在教學中適當地指導朗讀的語氣,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我一想起來就為蝴蝶著急:這樣的天氣它們都躲在哪里呢?它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載不動一個水點;它們身上的彩粉是那樣素潔,一點兒水都不能玷污上的;它們是那樣的柔弱,比一片樹葉還無力,怎么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想到這里,我簡直沒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樣著急。”這段話在讀的時候語氣要急促,讀出心急如焚的語氣,從中體會作者對幼小的蝴蝶的關愛之情。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課上講解的有點兒多,對于一篇自讀課文來說,自讀自悟是最好學習方法,但我卻有些越俎代庖,大包大攬,沒有給學生活動的主動性。如果重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重新安排課堂內容,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主自悟,自己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解決,想來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