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年初接過公司的二手項目以來,至今已有整整一年,經歷了二手移動端的由0到1,也可以說是0.1,感慨頗多,做產品的過程中遇到太多難題。面對一個即將做死的產品尸體,感受太多。近日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個真正健康的二手產品,以解決問題和盈利為目的,不考慮太多理想型的方案。最終依然無解,于是把之前整理收藏過的文章翻出。總結起來,幫助自己站在二手產品之外去思考二手產品。希望能能以慰藉,未來做產品時候要想透徹些,避免陷入做產品中,而做錯產品。
> 有報告指出,超過98%的人都有閑置物品,但超過一半的用戶對閑置物品不作處理,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不知道渠道和流程,認為出售閑置物品非常麻煩,扔了又可惜。
我們家中基本都有二手商品,但是苦于各種問題,就讓他們一直停留在家中,從父輩就有存貨的概念,到現在依然存在。國外已經有成熟的二手產品的交易模式,在國外信息分類網站中,二手交易信息都是最大的一塊,占整體比重的50%-70%。而與老外相比,我們的生活環境卻沒有孕育出二手交易的溫床,還沒培養起成熟的二手買賣習慣。
具體分析二手前先給自己潑盆冷水,曾經一直認為我們的經濟已經升級,用戶追求品質生活,物質生活,中產階級崛起是閑魚二手爆發的根本,但是可能自己想錯了。淘寶興盛于個體經營公司化,從C變成小B,從小B變成大B,然后出淘拿融資開獨立電商。 所以有大量的“閑魚走熱,是淘寶回頭補自己當年虧待的長尾C用戶的坑”。
閑魚在很努力地挖掘有意思的C端賣家和重度興趣導向的買家,并維護良好的交流氛圍,盡量不做限制。
這導致了一大波基于種種限制無法交流的生僻愛好者,在閑魚上形成了交易圈子——比如觸及政策限制的槍模愛好者、大部分人不太接受的冷血寵物(蜥蜴、蛇等)愛好者等等。甚至不乏“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式的法外交易。
而這些C端用戶的繁榮,也得益于閑魚的算法匹配機制,基于用戶的搜索、瀏覽、購物記錄來生成個性化的商品時間軸。這打破了淘寶買鉆展和直通車的KPI導向。
說句實話,在當下的淘寶體系內,要運營好一個小C店的投入都值得去融兩輪Pre-A了。閑魚真正給了非專業賣家和微小個體賣家生存的機會。
不過,可以想見。當閑魚越做越大。或者某項小眾的愛好越來越普及,這種專業化的氛圍必然走向管制或者走向渾水。
如果說共享經濟
> > 所謂共享經濟,就是發掘C端用戶(專業玩家、而不是專業賣家)的供給力,并把這些供給流通起來,當流通速度和規模達到一定水平時,對平臺而言會產生可觀的經濟價值。玩共享經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用戶,用戶,還是用戶。
> 注意,是用戶,而不是用戶數。不是一組冷冰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個性和充滿熱情的興趣達人。
如果說創業機會
> 如果打算在這個領域創業,無論是打算上市還是打算賣給閑魚轉轉們,一定要攢夠足夠的“專業玩家”。如果有價值的用戶壁壘已經到了閑魚轉轉們輕易挖不走的地步,資本方力挺千金一搏上市或者高倍溢價賣給大公司,都是指日可待的。
> 以閑魚轉轉們的體量,所面向的是全體移動互聯網消費者。這意味著有大量的垂直細分空間,留給了創業者們。
以海淘這類人群分析:
一個在海外網站積分足夠高的海淘達人,要靠大批不那么精于海淘的粉絲養活——反過來,他也給他的粉絲們提供了更大的商品眼界和便利。
他們不是淘寶大小B的長尾,他們是各種B2C海淘網站的長尾。而他們在閑魚轉轉們上面,規模還不夠大,模式還不夠主流。
如果還在拼GMV——講真, 閑魚要做GMV就是在淘寶上多開幾個入口的事,你真打算拼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