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Sakura的第 20 篇文章
過了20歲之后,就不再想記得自己是20幾歲了。好像永遠停留在20,潛意識在排斥年齡成長。有一段時間,被人問起年齡,竟要花個幾十秒回憶才能說得出來。嗯,就是不愿意承認自己在變老這個現實罷了。
這是我以1024這個日期過的第二個生日,至于為何要拋棄陪伴我20年的920,我才不會告訴你嘞,因為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呀~BTW,祝那個和我同一天生的人生日快樂,我不再和你同一天生日了。
你想要的,真的是自己想要還是被社會強加的
可能有點沒資格來討論這個話題,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即便如此,仍舊被強加了很多東西。
感謝我大中國的傳統教育,培育了我“聽話”這種“優點”。換言之,我是個不大有腦子,容易被洗腦的人。也許你說點什么,不管是否真的在理,只要看上去很有道理,我就會信了。所謂缺乏“思辨力”,大概就是如此吧。所以從小就死讀書讀死書的人就是我咯?以前還“五十步笑百步”,也是慚愧。于是我就努力按老師說的好學生標準去培養自己,不過最終,估計還是和“努力了才知道智商上的差距”有關系,天天只知道讀書考試,結果還是沒有取得好成績考個好大學。于是就這樣一頭栽進三本大軍。
大學伊始,也是因循守舊,努力去掙班委搶學生會加社團。好像要出點風頭,顯示自己是個人物一般可笑。當然我沒有貶低此種行為的意思。我只是,單純貶低盲從的我。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就去掙大家想要的,全不顧是否自己真的適合與需要。以至于之后去旅行,去做義工開始騎車跑步也是跟著別人的風潮。所以,還是小時候那固有的一套,只是,好像是從“普通大學生”的吃飯睡覺宿舍游戲這個群體里跳到了另一個感情色彩積極的群體里去了。說到底還是在跟風嘛。
總之,這種東西已經潛移默化影響我22年了。以至于,意識到然后想去改變,發現非常無力。不過,其實想想我也應該感謝自己的沒頭腦。因為容易受影響,從小到大沒少受惠于周遭。從小學時學會下課寫作業而不是玩耍,到中學青春期的叛逆失敗,到大學沒荒廢這四年。嗯,還是要感謝那些讓我向ta看齊的人。(這里是不是在熬毒雞湯?)
也不能去高下立斷說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好。畢竟都是文化影響的結果。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什么好的壞的根本就解釋不通好不好。“天生帶來允許,文化造成封閉”——《人類簡史》
所以說,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就現在的生活,都是社會強加給我的。盡管我想要去變得不一樣,但是到頭來還是回到原點,因為難以有大的跨越。不過啊,又是為什么要去“不一樣”?如何才叫“不一樣”?變得“不一樣”了又怎樣?
我們都有自命不凡的年輕時光,隨而后知后覺其實只是普通人
從小就自以為是,長大了還反增不減。
看著人家朝九晚五,結婚生子,家長里短...我只是覺得我不想要過這樣的生活;
看著家人茶米油鹽,拌嘴賭氣,安于現狀...我只是覺得我不想要過這樣的生活;
單純不想過得普通,誰料普通才最應是生活的常態。不是所有人都有幸環游世界,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改變世界。而即便是環球旅行和改變世界都有每日不得不過的普通生活?!懊總€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嘛,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建設新中國的”。
其實我們都很普通,好好過著平凡的生活,年輕的時候折騰一下。工作就好好工作吧,拋開無實用的情懷主義,腳踏實地。也曾經因為自己有這種想法對自己挺失望的,不過,也沒啥,認清自己不也挺好的嘛。
我曾說過,工作是扼殺校園幻想最好的方式了。來思考一下,為什么我不愿意死心塌地在酒店工作。
1.薪資
酒店出了名的低薪,即便是幾年后升職了,仍舊比其他行業同工齡的人薪酬低。按今早看到的文章,麥肯錫提出的“新中產階級”的10.6萬年薪的標準,薪資達標時年齡卻已經不達標了。所以說,上了個大學,依舊改變不了前一輩帶來的命運。一直很在意的“社會階層固化”的問題,也是讓人非常沮喪的現實。然而,后來被友人點醒,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的煩惱呀。只是我們總是為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向往不已,而不知滿足,把自己本來的生活過出幸福感。
其實現在的崗位,已經給到自己很大的好處了。不用像大多數酒店人一樣,從最最基層做起,拿著一千多塊錢的工資,得要等到2/3年才有自己現在的薪資。而且,轉正后的薪資不是也能達到大學生畢業的平均標準,沒有拖后腿了么?所以你還有什么不甘心。說得好像給你個月薪八九千的工作,你有能力掙這個錢一樣?
而且啊,我后來覺得自己有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是,真當我有錢了,我又要干嘛?我好像也并不能做出什么大事來,無非也是些無關精神痛癢的物質追求。泯然眾人。
2.行業
傳統行業。因為自己被互聯網洗腦。所以總覺得行業遲早被顛覆。還記得大一的時候,管理學老師說過,沒有所謂的“鐵飯碗”,你的能力才是你的“鐵飯碗”。
對行業的焦慮有些杞人憂天了吧。盡管是一日千里的互聯網時代,但酒店還是不會那么快被取代。因為我們總有出門的需求。盡管現在酒店行業收入增漲緩慢,但是總歸還是沒有在虧損呀。
3.身邊的人
總覺得是從一個三本大學,到了一個三本行業。身邊的人也是三本上下。沒有牛到值得讓我學習和崇拜的人。而我來了一個月以后,也沒有找到歸屬感。總覺得與環境格格不入。
所以,什么樣的人才是值得崇拜的?我似乎過多的去關注了離開工作以外的部分。而忽略了工作本身。出色的同事那么多,他們的工作能力自然值得注意。但是我卻認為他們只有工作而沒了生活。我想我大概至今都沒有把我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沒有花更多的精力去為了工作付出。
也不能說不喜歡這份工作。老實說工作了以后生活充實了很多。而且,能夠為客人提供幫助,簡單的交流但也很禮貌,都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呀。那么到底是有什么不滿呢?
不過工作這事情,還是來日方長。反正還年輕嘛,有的是時間和機會。不過最好不要折騰來折騰去又回到起點。
人,還真是矛盾,上一秒的觀點,下一秒就自己推翻。
跟朋友們交流,所得也不過是"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盡管沒有目標導向的生活讓人像只無頭蒼蠅,但是,在沒有目標前就設立一個個小目標吧。在生活中去不斷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講講最近的生活吧
看似安靜卻很混亂。
涉獵太多,沒有專注做一件事情,關心一個方面。關注那么多公眾號,看了也沒啥印象,也沒意義。買了那么多書看,也不是一個方面,看完了也沒啥收獲,甚至都說不出個所以然。聯系著那么多朋友,聊完了也不能有什么成長和頓悟。成天想法很多,卻也是瞎想翩翩。想做的事情也很多,但也是空想。想學的也很多,卻又不知道意義何在。
總之,擺脫目前充實的假象。這種盲目的充實。
OK,最后祝我生日快樂。年齡老了一歲了也希望心理能成熟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