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我居然成了唐僧,帶領幾個徒弟一路西行取徑,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是對我言聽計從,騎著白龍馬,過著飯來張口,周游世界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一路美女不斷,到了女兒國,正和國王眉來眼去之時,夢醒了,對,該死的鬧鐘,每次都是在最精彩的時候把我吵醒。
對成了唐僧一事還是久久不能忘懷。特地查了一些資料,唐僧究竟何許人也?
唐僧來自吳承恩的小說《西游記》,人物原型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于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求取真經。
一人,是的,甚至是一個人偷偷從大唐王朝溜出來的,沒有國家支持。在出發前,他是怎么下定決心開啟這未知旅程的呢?他的地圖是否完整準確?他是否在包里塞滿金銀細軟以備不時之需?出發前是不是還要鍛煉一下身體呢?還有路經多國,語言問題怎么解決?好吧,這一切的一切假如都是樂觀的,我能下定決心前往嗎?當然可以把目的地想象為你最想最到的東西。
他向西邁出的第一步,是強大毅力與信念的支撐,不是兒戲,不是僅僅想看看一路風景的。這一路上會有多少次回頭的機會,即使回頭也沒有多少人會知道,不像現在一些人當眾吹過的牛還要有所顧慮能否實現。西行的路是艱難的,不像現在你可以走在這么平坦的柏油馬路上,自然會節省太多體力,不會像一些絲綢之路的商人那樣結伴而行,況且他們還有駱駝隊伍提供補給。
這遙遠的路途都是用腳一步步丈量出來的。
那時候的化緣應該比現在容易些吧,哪像現在處處見到的要飯的不要飯錢給少都會給你白眼的。
當他歷盡千辛來到蘭州后,內心有沒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呢?畢竟再往西是茫茫的大戈壁,可能走上一個月都不會見到人影,吃飯喝水怎么解決,不如在蘭州講經布道不也停好的?
當然我不是玄奘,沒有人家那超強的毅力和決心。
玄奘此次西行歷時17年之久,5萬里行程,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返回長安以后,他刻苦翻譯佛經,在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
只要方向是對的,遲早都會到達終點,17年也不晚,晚的是你一直不敢邁出那第一步。
一路向西,絕不回頭。這似乎就是玄奘給自己定下的一個鐵律,無論面對如何艱難險阻,決不會后退一步,后退一小步,下次就有可能后退一大步,直到懶散打敗信念。
最近看鬼腳七的《人生所經過的路,都是必經之路》一書,也感慨頗多,真正下決心去做了,做了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一定要有強大的信念,在信念面前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有的是一顆無畏無懼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