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坐學院的創始人何川說,運營公眾號的本質還是為對的人提供對的價值,有些不是對的人,也許會因為某次偶然的機會關注,但長久來看,對彼此都沒有太大的價值。
團團課微信公眾號作為一個企業服務號,于2016年1月18日完成微信公眾號的資格審核。不同于一般的訂閱號每天有一次的群發機會,雖然群發次數一個月只有4次,但卻獲得了出現在好友列表入口的機會。增加了打開率。
企業微信公眾號對于企業而言,不管你認同,或不認同,微信公眾號的價值,就在那里。當然對于企業而言不能只為了開公眾號而開公眾號,企業對公眾號應該有明確的定位,有完善的生態鏈對接,當然這也是團團課微信公眾號面臨的問題。
對于公眾號冷啟動階段,我們策劃了H5游戲和活動進行宣傳,配置于抽獎活動獲取了第一批粉絲(雖然有的并不是我們的目標粉絲),并攜手拾光公眾號結合當時集齊五?;顒舆M行圈粉。
然后計劃 ? ?通過教育資料、經驗等干貨等內容來積累微信粉絲,但是因為一周4次的發布機會,很難對用戶產生價值,于是我們轉換方式,將各種難尋的資料放在QQ群里,通過QQ群來運營我們的目標用戶,只在有我們的專門考研群、留學群、因為前期資料積累豐富,加之有專人負責運營,各群人數突破千位。后期也會成為我們APP社區模塊的初期種子用戶和UGC貢獻者,然后對用戶從內容消費轉變為產品消費。
因為團團課的產品性質,故內容消費者基本都有課程消費的需求,加之與我們平臺的低價特性,故可對用戶進行轉換。
后來,因為我們的APP安卓版和iOS版本于4月初才進行了一個第1版本的應用市場上線,故前期微信公眾就首先成為了一個小而美 的團購平臺,我們首先簽下了高聯、海文、文登、文都四家考研機構,在APP還沒上線前,在微信平臺的微信小店進行了課程售賣。算是完成了一個生態鏈接。
根據科大本身的性質,我們于3月份攜手拾光微信公眾號(在科大有一定的粉絲基礎)進行了一次曾哥班(考研數學)的推廣,參與人數為200+,預計發出獎品1100元,實際為550元,活動文章閱讀數2000+。很可惜的是我們沒能談下來曾哥班的整體通過我們平臺報名(反思:1)我們當時APP還沒出來,僅僅只有微信平臺,不能給人信任感 ? ? 2)曾哥班的收費模式已經存在很久了,幾十萬的現金流,不愿嘗試改變 ?3)曾哥班本來就很火,不愁生源,故沒有什么動力與我們合作。)
后續又進行了幾次抽獎活動送紅寶書等考研資料,和線下考研分享會,因為定位的用戶精準,收獲不錯。
4月份結合科大淋雨門事件給出的時評收獲閱讀量2000+,于是公眾號定位變為通過熱點事件吸粉,然后通過粉絲量的大基數中篩選出目標用戶。這時候公眾號以原創性結合熱點的內容文字為主。整個公眾號的文章打開率平均在8%左右。
但是也會考慮到這樣吸引來的用戶不是目標用戶,就如同如果你是一家面包店,就不要往外散播花香、肉香、脂粉香了,聞著花香、肉香的人走進店鋪卻看到明碼標價的面包,會馬上扭頭走開,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價值,反而增加你的運營成本——這么多人進進出出還讓不讓人安安靜靜做面包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現在全面接手微信公眾號的日常運營
1、想將公眾號人格品牌化,讓粉絲在這個號里有所眷戀有所依托。我們的策略是加入了真人互動客服。跟普通企業公眾號的在線咨詢客服不太一樣的是,我們的客服是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客服形象,她是客戶的專屬備考顧問,可以去解決你備考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心態等方面的問題
2、活動運營方面:多開展線下和線上結合的活動,團團課高聯聯盟于2016年5月21日成立,參與者有7所高校,所以打算結合各高校舉辦線上線下活動。
3、更加關注數據方面:粉絲的活躍度和掉粉率。這兩個指標都能反映出粉絲對公眾號的價值認可,它是衡量微信公眾號運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并對比如圖文打開率、新關注/取消關注、菜單瀏覽人數、次數、用戶訪問軌跡分析等分析,然后改進運營
4、對粉絲用戶進行回訪,近距離傾聽用戶的聲音,采納用戶的反饋,當然這是個龐大的任務。
5.傳播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如果沒有足夠幫助到、服務到用戶的內容,那就不要隨便東拼西湊一些內容去敷衍他們、糊弄他們、打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