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土
佛經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直到現在,我才能深刻體會到,欲望是克制后的平靜。其實,佛經上所說的色,不單指色欲。色,指世間萬物。空,指一切的空曠和虛無。
“飽暖思淫欲”這是一個人物質向精神的遞進,當物質獲得滿足后,精神的索求必定更上一層。腰纏萬貫或許不如腹有詩書,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實力往往能實現更多的欲望,所求頃刻間變成所獲。
一個人倘若不去工作,不去創造價值,精神世界如何強大,也不過是虛無縹緲的夢境。我看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著改變,天氣變化了,有一些陽光。而我思索著自己,能有哪些顯而易見的變化,沒有。見過老友,忽覺沒有刮目相看。原來,我們每個人的軌跡都遵循著生活的預設,不會偏差多少。
聽著《般若般若密多心經》,我能安靜下來。不光是我不言語,能感受到胸口的起伏。欲望是洞穿一切的起因,所有的惡果容易釀成。正因為有了情欲,我們能夠山盟海誓,至死方休的承諾。欲望,不是洪水猛獸,反而是美麗的克制。
權力的欲望,它可以是毀滅,是無盡的貪婪。倘若這種欲望無限制的增長,沒有止境,那是萬劫不復的深淵。人人都謀私利,都濫用,欲望繼續膨脹。人性中的貪婪,通過權力,可以實現太多。有的話,可以毀滅掉一個人似錦的前程。而有的話,可以提攜初出茅廬的無能之人。手持權力的執柄,一揮舞間就能萬物盡毀,又能生靈涂炭。
可造福一方,又是何等艱難。才明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向善,本質上也是一種欲望。對于大道之行的追求,區別于自私自利的謀利。為萬民謀福祉,這是權力欲望的終極目標。
金錢的欲望,逃避不了生活。精神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在和物質做交易,不必憂慮銅臭味的刺鼻。臭豆腐的氣味再難聞,也掩蓋不了趨之若鶩的食客。逃離不了生活的欺騙,更掙扎不出自愿的墮落。寫實,往往是理想主義最后的生機。現實才是偉大的創作,沒有編劇,沒有導演,每個人完成自己的角色足矣。
青春期的欲望,像火山的噴薄,是火紅的熱烈。在一陣火山灰化成的雨里落下,是灰色的。那些紅色的絢爛,在空中爆炸。有時,會莫名的沖動,很難平靜。但大多數時候是懵懂,是對沖動的一無所知。原來,有更多的人同我一樣,對于無法言說的沖動感到好奇。
就這樣,懵懂的青春期里充滿著色彩。有人喜歡紅色,有人喜歡藍色,有人喜歡綠色,可我覺得每種色彩都無法解釋我的天空。這就是沖動,是青春期里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