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看完了《幕后產品》這本書,從中了解到了網易云音樂早期的點點滴滴,作為他們的忠實用戶,我還是感觸良多的。
有時候你會發現,那些能夠吸引你、打動你的產品,往往都是從很細節開始入手的。然后通過一系列的細節,一點點的串起來,最終就讓你使用起來十分的舒心。
當然了,這一切的一切,少不了這些產品幕后人員的努力。
01.好的平臺,滋生好的產品
其實這是一個循環題,就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根據以往的經歷、人生的閱歷,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不過在我的眼里,好平臺的重要性要大于好產品。
就像互聯網人經常調侃的說法,阿里就做不出合適的社交產品,騰訊就做不出合適的電商產品。
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定位、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基因。衍生一點的意思就是說,什么樣的平臺決定了什么樣的產品。
那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網易的產品,其實我們就不難發現,它留給大家的印象,一直是那種小而美、有精致感的感覺。比如我現在最常用的網易嚴選、網易云音樂、網易郵箱這幾個產品。用過的人,應該能懂我的意思。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能堅持做自己的產品并不多,網易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基因和調性,才決定了網易云音樂后來的種種。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觸?其實是從我自己這幾年的實際經歷中映射出來的,畢竟都是親身經歷過失敗的,也才更加明白好平臺的重要性。
我的前幾次創業公司經歷,真心說,如果單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其實還算是成功的。無論是從整體的思路和框架,還是從美觀度到易用性來說,放在當時的環境中,都是遠超對手的。
以售后系統為例,當我們的競品大部分還停留在傳統ERP思維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推出了共享平臺模式;當我們的競品大部分還停留在打400電話報單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推出了覆蓋全渠道的接單模式。
但最后,在這個以結果為導向的時代中,我們的業務是失敗的。而那些我們眼中的傳統聯保商,現在還在堅強的活著,并且活的有滋有味。單以結果的角度來看,他們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導致我們最終失敗的,不是產品不行,也不是用戶體驗不好,而是我們缺少一個好的平臺作為土壤。沒有合適的環境,怎么可能滋生出成功的產品。
做產品做得越久,就越會發現,現在的時代,早已不是單純靠產品就能成功的時代了。做ToB類的產品更是如此,客戶需要的是一整套解決方案,需要的是各方資源的有效整合、需要的是能夠快速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不是看起來好看、用起來好用,但就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花瓶產品。
綜上,好的平臺,能滋生好的產品。好的產品,又可以鞏固好的平臺。如此往復,良性循環。
02.做自己熟悉的事,事半功倍
如果有一份職業,剛好就是你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是你特別熟悉的領域,那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但殘酷的現實情況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這么幸運。
網易云音樂的成功,其實離不開王詩沐以前的經歷。也正是因為他以前生活中的種種,才能發現音樂行業中的痛點,進而提煉出核心需求,最后實現成為了產品。
人都是有惰性的,雖然我們不想承認,但這卻是不變的事實。當我們接觸的是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業務時,勢必會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去熟悉。就算是學習能力再強的人,這個過程是少不了的。
遇到簡單的業務還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如果遇到的是復雜的業務和流程,可能花幾個月的時間都不能摸透里面的門道,就更別說上手優化了。
這一點,做B端產品的更加痛苦,做過的人都懂。
因為C端產品,我們自己可以很快的進入角色,并且能代入用戶的角色來思考問題。所面對的環境和問題,也基本上是我們所熟悉的,我們處理起來是輕車熟路。
但B端產品就不同,基本上我們都不是產品的真正使用者,而且涉及到的流程和業務又極度復雜。所以,摸索中前進成為了B端產品人的常態。
綜上,找到自己喜歡并熟悉的領域,然后不斷深挖和耕耘,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03.產品能否成功,天時地利人和
在互聯網待的時間越久,就越覺得成功是個小概率事件。因為定義成功的范疇,早已超出了產品的控制了。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公司資源的合理調度、部門間的配合。環環相扣,步步為營。
先來講講大環境,其實這一點大家都清楚,畢竟前幾年雷軍說過“風口上的豬”,講的也就是順勢而為,因勢利導。
記住一點,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早一點或晚一點都有可能失敗。
前幾年的手機紅利,大家都紛紛進場;最近幾年的電動車趨勢,那么多大廠又是奮力投入。最后能不能成功我們不知道,但現在不入場,以后可能連門票都沒有了。這就是大趨勢,這就是大環境,能抓住就抓住。
所謂的天時地利,就是在最合適的時候,做最恰當的事情。進入的太早,市場接受度不行,最后肯定堅持不下去。進入的太晚,市場已經飽和,競爭壓力大。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意外情況,也會影響公司的發展。
比如去年的新冠,就給很多美業公司帶來了新的挑戰。應對及時的公司,還可以快速調整轉型升級。應對不及時的公司,最后只能關門大吉。
以我上家公司來說,疫情前戰略方向剛做好調整,要重點為夫妻老婆店提供標準的SaaS服務。可誰曾想到,這疫情一來,首當其沖的就是這種類型的小店,他們自身發展都成問題了,更別說使用我們的SaaS服務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公司也被迫轉型,但最后的結果還是失敗了。
如果天時地利都有,就剩下人和了,這也很關鍵。如果團隊內整天勾心斗角,是不會做出能長久的好產品的。
如果領導能夠高瞻遠矚,基層員工能合理分工有效執行,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才能持續的發展。
我有個朋友,他們公司,從老板到員工,有問題就各種甩鍋。各部門之間,考慮的都是自己那點利益,誰都不愿意擔責任。做任何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撇開,如果實在撇不開,也是各種推脫。如此這般,可想而知。
綜上,做好產品是基礎,機會來的時候要抓緊。
04.追逐差異化,找好核心優勢
說實話,現在的互聯網產品,其實是非常飽和的。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產品,應有盡有。
所以,如果你還想著僅憑借一個好的想法去顛覆一個行業。我勸你趕緊醒醒,這種機會,留給你的已經不多了。
既然這樣,在如今這樣的市場格局里,怎樣才能實現突破呢?
其實通過網易云音樂的例子可以看出,尋找核心差異是個很實用的思路。從某個單一痛點出發,解決典型場景的具體問題。在剛開始的時候,不要想著大而全,一定要找好細分領域。
其實在網易云音樂出來之前,就已經有很多音樂播放器了。我之前用的最多的是QQ、酷狗、百度。當時大家聽音樂普遍的需求就是歌曲要多、品質要好、要有品位,如此這般。
那如果我們想做一款新的播放器,還是以這些為買點,那競爭狀態可想而知。所以網易在剛開始的時候,選擇的切入點是歌單。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痛點,但卻是很多播放器做的不好或者不愿意做的點,被網易做好了。
有了這個好的開始后,接下來又找到了“評論”這個爆發點。有時候,看網易云的評論,比聽歌更享受。
再來舉個例子,拼多多,雖然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不理解,但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它成功了。它從當時大家都認為不會再有機會的電商領域,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當然,能使它成功的,不是和淘寶比貨源,不是和京東比物流。而是對用戶心理的把握,和對拼的獨特見解。
綜上,提煉自己產品的核心優勢,找到差異點,然后尋找細分市場。
一些想說的話
成功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必定是數不盡的努力和辛酸。
成功不是必然的,縱使你萬般努力堅持不懈,結果也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但奮斗的心是值得的,你的熱愛是值得的,你的堅持是值得的。
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你會感謝現在奮斗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