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是《儒林外史》重要人物,周進發跡和范進中舉一樣,是《儒林外史》中千古流傳的名篇。其中,周進屢試不中,六十多歲還是是個老童生,路過貢院悲傷地一頭撞在號板上尋死,和范進中舉后發瘋一樣,成為了迂腐科舉讀書人地代表。通識性教材只截取他們發瘋的片段,用以諷刺舊社會地科舉制度,卻沒有刊選全文,因此人物形象長期也遭受誤解。此處摘取幾件事,重新認識一下這個迷信科舉卻依舊懷有一顆淳樸之心地讀書人。
一 厚道對待申祥甫
周進曾經在私塾教書,賴以為生。申祥甫傳播謠言,說荀老爹家的兒子荀玫將來會高中的消息,是周進為了討好荀老爺故意說的。也因此,周進名聲掃地,一年后失業。周進中舉之后,原本四處說他壞話的申祥甫“聽見這事,在薛家集聚了分子,買了四只雞、五十個蛋,和些炒米飯團之類,親自上門來賀喜。”周進不僅沒有把他攆出去,還留他吃了頓酒飯。由此可見,周進忠厚。
二 點范進中舉
范進作為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大家應該是知道的。周進中舉之后,順水渠成,一直中了進士,做了御史。后來被皇帝派到廣東做院試主考官,在第三場考試進考場時,周進注意到最后一個進來的考生,“面黃肌瘦,花白胡須”,當時已經是陰歷十二月,那老童生只穿了件麻布衣服,凍得哆哆嗦嗦。這位老童生就是范進了。周進看他穿的衣裳不光是夏衣,而且已經破了,猶如看見幾年前的自己。低頭看看自己身上,緋袍錦帶,何等輝煌?大約就是在那個瞬間,周進決定,范進的文章哪怕只有“一線之明”,也要錄取他,說是“可憐他苦志”。周進問他,你今年幾歲了?范進說“童生冊上寫的是30歲,但我其實已經54歲了。”“你考過多少回了?”范進說:“從20歲開始,考過20多次。”“你為什么總考不中呢?”范進說“因為我文章寫得不好。”這可真是君子之言,沒有說考官不行,也不說別人不惜才,只說了聲自己文章寫得不好。說是呆書生,范進也是心底淳樸。
周進認認真真把范進的卷子看了一遍,發現寫得果然不好,心想活該你考不上。過一會兒還是不忍心,又看一遍,這一遍發現寫得其實有點意思。第三次去看范進的卷子,才發現寫得是真好。可能正因為寫得太好太晦澀,所以乍一看反而看不懂。于是特意把范進錄取成第一。后來范進到北京考試,他記得范進家窮,怕他錢不夠,還要借錢給范進。由此可見,周進心地善良。
三 不忘恩人
當年周進是個窮苦老書生,只能在鄉村小學教書。當地富農荀老爹把兒子荀玫托付給他交,荀玫聰慧,又有王舉人路過時說夢到荀玫與其高中舉人。在所有人都看不起周進的時候,荀老爹依舊把周進當成兒子的老師對待,幫襯著他。后來范進被派到山東作主考官,臨走前特地來拜訪周進,問他有沒有什么要交待的。周進此刻在北京的國子監當司業(相當于今天的清華大學副校長)。周進說,以前在汶上教書時,教過一個叫荀玫的孩子,他當年才7歲,他家是務農的,不知道還有沒有繼續念書了。如果這次你看見他來考試,只要不是特別差的話,麻煩你錄取了他吧。此時周進已經是80來歲的老人了,但近20年前荀老爹對他的那一點點尊敬,他一直記著并心存感激。
從這三件事就可以看出,周進并不是我們片面看到的那個腐朽之極,“一個被科舉制度毒害的、扭曲了靈魂的”完全沒皮沒臉沒自尊心的糟老頭。他懂得報恩,也懂得寬容,寬厚提攜后人。
資料參考自作者mimiball